雾化吸入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雾化吸入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

曾清华

曾清华(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四川成都610072)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245-01

【摘要】目的选择最佳的雾化吸入方法。方法记录分析超声雾化吸入168例和氧气雾化吸入179例,观察两种不同雾化方法病人的耐受情况。结果超声雾化吸入168例中有2例出现心衰,22例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紧不适,179例氧气雾化吸入中仅有10例出现头晕不适现象。结论氧气雾化优于超声雾化。

【关键词】雾化吸入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呼吸内科常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消炎、镇咳、祛痰、平喘,但据临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支气管哮喘及重症肺炎病人,在超声雾化吸入过程中感觉胸闷、气紧,不能耐受,难以坚持,有报道在超声雾化吸入过程中有突发急性肺水肿及呼吸骤停的发生[1],因此,我科针对超声雾化及氧气雾化两组病人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随机选择病人行超声雾化吸入或氧气雾化吸入。

1.1超声雾化组168例患者,男102例,女66例;年龄25岁-78岁,平均年龄50.5岁;哮喘25例,急性支气管炎40例,COPD87例,肺炎16例。

1.2氧气雾化组179例患者,男110例,女69例,年龄22岁-86岁,平均年龄54岁;哮喘18例,急性支气管炎34例,COPD113例,肺炎14例。

2操作方法

均采用一次性雾化喷雾装置产品,超声雾化连接雅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声雾化器;氧气雾化连接中心供养或者氧气瓶,用药均用生理盐水2毫升+津欣60毫克+普米克令舒2毫克+博利康尼5毫克或者用生理盐水2毫升+津欣60毫克+硫酸沙丁胺醇2毫升。

3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168例中有1例出现心衰,22例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紧不适,179例氧气雾化吸入中仅有10例出现头晕不适现象。

4讨论

超声雾化吸入部分病人发生副反应的原因分析:①超声雾化吸入产生的雾气主要是水分,由于呼吸道内原来的干的分泌物部分阻塞气道,因加入水分,而使全部阻塞。分泌物具有亲水性,吸收水分后膨胀,而产生下气道阻塞[2],病人超声雾化后感胸闷、气紧,拒绝继续雾化。②超声雾化吸入产生的水蒸气,以把气体稀释,呼吸道内氧分压降低,续超声雾化吸入时,整个呼吸道充满水蒸气,气不能弥散到肺泡,而影响气体交换[3],成病人缺氧,人出现胸闷不适、紧症状。③超声雾化产生的雾气具有一定的压力,雾量过大时,排斥口、咽部的气体进入呼吸道,吸入气体的氧分压低,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3]。气管哮喘病人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滴,为外来物质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发作[2]。⑤慢性支气管炎,塞性肺气肿病人多伴有年老、体弱,功能不同程度降低、咳嗽无力,能及时咯出超声雾化时稀释、胀的痰液,易引起缺氧而出现胸闷不适、气紧。⑥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重症肺炎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和(或)缺氧状态,超声雾化吸入时,大量的水蒸气占据气道,呼吸道内长时间氧分压低,加重病人缺氧,出现呼吸困难。

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收到较好疗效,现将原因分析如下:①氧驱动雾化吸入利用氧气作为驱动能源和药物载体,高速氧流进入雾化杯中形成一个负压腔,可将药物迅速裂解为直径0.5-5μm的微粒,有氧气作为动力将其吹入毛细支气管甚至肺泡内,使药物沉降于病变部位直接产生疗效;雾化给药的同时还可进行吸氧,能有效改善缺氧症状,达到了双重治疗的目的。②氧气雾化吸入产生的气雾所含水分低,到呼吸道内药物成分多附着于气道黏膜发挥作用,到肺泡的药物成分少,故对气道疾病发挥相应药物作用,不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缺氧情况[4]。

5小结

超声雾化吸入这一给药途径,由于产生的雾滴小而均匀,雾量大小可以调节,可达整个呼吸道发挥作用,痰液的稀释、气道的湿化、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重症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的病人,由于有缺氧状态,年老体弱部分病人不能耐受气道低氧状态而拒绝进行超声雾化。通过运用面罩式氧气雾化吸入,化用氧流量为5L/min~8L/min,了气道低氧状态,免了痰液过度稀释膨胀阻塞气道,免了在超声雾化吸入中易出现的胸闷、气紧症状,病人均能接受,效果理想。故有呼吸困难、缺氧、年老体弱的病人,选择氧气雾化吸入效果佳。

参考文献

[1]周素鲜,李小平,马继红.老年病人超声雾化吸入不当导致呼吸骤停2例报告[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572.

[2]刘昌起.呼吸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5.

[3]金钰梅,张金花.持续超声雾化吸入对球麻痹病人氧饱和度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23.

[4]汪云霞.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在临床应用的选择[J].家庭护士2006,4(1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