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例内科老年病例中医临床资料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53例内科老年病例中医临床资料分析

于海英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林业局职工医院152500

【摘要】目的:对53例内科老年病例中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老年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28例痊愈,约占96.9%;对照组23例患者中有13例痊愈,约占59.4%,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突出。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例;中医临床资料

近几年来,老年学及老年医学日益受到重视,中医中药防治老年病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因此,加强对老年病的中医临床观察和临床资料分析很有必要。中医内科疾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普遍采用西医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疗法针对性较差,对有些患者能够起到治疗效果,但是往往治疗后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另外,西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肾脏、肝脏等人体脏器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产生其他并发症,所以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老年内科疾病患者的病例的中医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53例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2±5.3)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6±1.7)年;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1±5.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1.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纳入标准是:一是年龄大于60岁;二是排除合并其他身体严重疾病的患者;三是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四是都为内科疾病老年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方法中的汤药治疗。疗程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后对症治疗。以脾胃气虚症状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为对象所使用的中医汤药制法及用法:将人参(去芦)9g,白术9g,茯苓(去皮)9g,甘草(炙)6g,四味中药加水200mL后将该药煎至七分开,后均分成三份,1份/次,3次/d。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适当的进行药量的增减,治疗持续2周。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疗效判断标准是:根据临床普遍公认的疗效评判标准进行患者疗效评价:痊愈:患者食欲不振、排便等情况正常,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显效:患者食欲不振现象有明显改变,排便情况趋于正常,身体其他指标趋于正常;有效:患者食欲不振现象和身体其他指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表现无改善或出现加重现象。

2.结果

老年内科疾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突出。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28例痊愈,约占96.9%;对照组23例患者中有13例痊愈,约占59.4%,观察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老年内科疾病临床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老年人肾亏脾弱,脏气虚衰的体质特点决定的。盖因人至高年,肾气渐衰,脾胃日弱,水谷难化,气不布津,则聚饮停痰,气虚血沸,无力运行,则凝而为寮,故其病多虚实夹杂,而虚以脾\肾不足为主,实以痰饮,寮血居多.老年脏气之虚并非仅于一脏一腑,邪之所凑也未必专在一处不移,故多病情复杂,数病兼见。老年人多自知体虚,急欲补养,贪于滋味,恋食甘肥,故饮食不节往往是其主要病因。或因正虚难复,或以邪正相持,故又每多病程缠绵,经年不瘦。针对上述特点,临床诊治当抓住要点对症下药。

3.讨论

3.1内科老年病例中医临床病症分析

中医理论中认为内科老年病例中的脾胃气虚证多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脾胃运化不利,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荣于面,故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气虚之象。中医理论研究认为恰当使用汤药之所以能够有效的治疗脾胃气虚证是因为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3.2老年内科疾病的病位与常见病理性状归类

属于老年内科患者的病症一般有:发热、抽搐、自汗、盗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嗜睡、神昏、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心悸、心痛、呕吐、呕血、噎膈、胃脘痛、嘈杂、脘痞、胁痛、黄疸、腹痛、腹水、症积、泄泻、便秘、便血、腰痛、尿血、尿浊、水肿、关节痛、瘫痪、震颤、紫绀等。当临床对这些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诊时,可用症状性名称作为暂时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但在概念上仍不能视作正式的病名诊断。如疾病“风眩”的内科疾病临床病症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多因气血营精不能上荣于头,或因风阳、火热上扰,痰浊、瘀血阻滞,清阳被遏等所致。老年内科疾病的病位与常见病理性状归类表明,其中属于内科部分的疾病,一般包括首列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综合性疾病,然后以脏腑归类,分为脑系病类、心系病类、肺系病类、脾系病类、肝系病类、肾系病类,以及躯体痹、痿、瘤等病类,再后为时行病、中毒及其他病类。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减少老年内科疾病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项平.502例内科老年病例中医临床资料分析[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2(02)

[2]王发渭,郝爱真,王治宽.试论老年人疾病特点和中医用药原则[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04)

[3]袁有才,李斌,王飞.王飞教授治疗老年病学术思想探悉[J].光明中医.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