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李峰

武汉市蔡甸区环境保护局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环境质量检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环境监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测定环境中的污染因子,并根据这些污染因子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物理的、化学的或者是生物的方法来监测环境的质量变化趋势,从而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提供一个比较科学的依据,使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为环境保护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地方财政安排的经费少,从而制约了监测工作的开展。一是硬件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落后。很多基层的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老化严重、种类少,无法适应现代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二是监测经费少,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基层监测站具有十分繁重的监测任务,既要对辖区内所产生的各类污染进行监督及监测,还要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监测经费的不足,就成了制约监测工作开展的瓶颈。三是为弥补经费,不得不进行服务性的监测。由于经费不足,为了确保正常运转,很多基层监测机构只好通过开展服务性监测来弥补经费的不足,从而维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1.2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检测质量低

一方面,有部分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评审获证后,质量管理工作大为松懈,不似评审前认真对待,存在因循守旧、懒散,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惰性严重,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质量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监测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受地方政府管理,导致监测结果失真。在进行监测时,往往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因此,其监测运作及管理都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导致所得到的监测结果失真。譬如在进行“减排”监测时,就常常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监测数据的失真与监测工作的职能相去甚远,也与国家开展监测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

1.3技术落后,影响监测效果

一是从很多基层监测站来看,监测技术与现代环境情况的变化不相适应。一般只能进行几项常规监测,也只能分析主要的指标,无法进行全方面的监测与分析。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质量控制手段单一。二是只注重指标监测与控制,而轻视非指标方面的监测,对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很多监测站难以开展现场监测。

2加强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措施

2.1加强监测技术研究

科学先进的监测技术是做好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环境监测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竭力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要不断增加监测投入,努力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加强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要尽量建设现代化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努力推动标准化建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有可能借着信息化的东风再度升腾。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监测的质量和效率。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借助GPS、GSM/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实时监控;可以建设环保专用平台,方便执法人员在相应位置登录环保监控指挥中心系统,迅速获得相关信息,提供工作效率。

2.2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不是单向的,必须要实现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的完美对接。各级环境监测机构除了要接受上级部门对本职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外,更要采取一系列的外部质量控制活动,要加强监测计量认证、质量管理评审等,通过外部力量实现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优化。同时,要切实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要加强样品采集、交接、分析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要求规范样品采集、固定、运输等具体工作;技术监督人员要详细记录具体过程,保证操作不逾矩、步步有规范;要严格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制的审核管理工作,化验人员对原始记录加以确认,实验室内相关人员做好复核,然后由实验室质量监督员审核,严格执行三级审核签字制度,狠抓工作质量。

2.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环境监测工作对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而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只有在保证监测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监测工作的积极性,环境监测工作才能长足发展。一位优秀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必然要十分熟悉相关领域的监测方法和程序,具备环境监测方面的必备知识。要努力搞好全员培训,加强包括继续教育、岗前培训等培训形式在内的培训体系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监测人员尽快掌握监测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要多渠道争取支持,保证地方政府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要根据需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辅导。

2.4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状况评价体系会对环境监测工作起指导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确立环境监测的方向,为环境质量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事实上,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本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更有助于阐述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因此,弄清楚环境要素的污染破坏程度、影响范围等内容。在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时,要严格遵循宏观统一与局部特点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重点评价项目、指标、方法的统一,增强结果的可比性。同时,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项目、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要致力于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环境测评,通过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形式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规范;要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采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完善环境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环节。以后,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开展包括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等在内的质量监督活动;要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网络,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负责本地区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其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

3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金波,俞巍.关于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有效途径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7).

[2]潘建芳.环境监察工作的有关思考[J].今日科苑,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