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剂大黄在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单剂大黄在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赵得志张良运

赵得志张良运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目的研究单剂大黄在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接诊的80例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单剂大黄进行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治疗时间,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139,P=0.0479)。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结论单剂大黄在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黄;单剂;疗效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仍能够部分通过梗阻部位,X线检查显示梗阻部位一下的肠腔内存在少量的积液、积气。患者常表现为阵发性的腹部绞痛,呕吐、腹胀等。目前,临床中常选用常规禁食、留置胃管,胃肠减压以及支持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1]。治疗费用高、周期长,且常需要住院进行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2]。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采用单剂大黄,能够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止泻通便,从而改善肠梗阻状况[3~4]。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单剂大黄在对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我院对8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接诊的80例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3~60岁,平均年龄为48.92±8.28岁。病程为4~12d,平均病程为8.37±2.12d。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47.82±8.38岁。病程为3~11d,平均病程为8.25±1.86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常规的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等相关治疗。研究组采用单剂大黄进行治疗。将大黄浓煎半碗水,每次25g,分为2~4次连续口服。两组均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治疗时间,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具体疗效评价标准为[5]:痊愈是指患者治疗后,肛门排气排便恢复,自觉症状消失,(删除这句:24h鼻胃管的引流液低于400mL),肠鸣音恢复正常,X线检查显示气液平面消失;显效是指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均消失,进食后无肠梗阻症状再出现,X线检查显示气液平面消失,肠腔内存在少量积气;有效是指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明显减轻,X线检查显示仍存在少量的气液平面,肠腔内存在少量积气;无效是指各项症状、体征未得到明显缓解,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两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分析: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139,P=0.0479)。详见表1。

3讨论

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的腹部绞痛,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停止,肠型及肠鸣音亢进等,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肠绞窄肠坏死,出现严重脱水,导致中毒性休克死亡[6~7]。目前,临床中常规应用西医胃肠减压(插胃管持续减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治疗费用高,周期长,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8]。

近年来,随着中药在临床各科室的广泛应用,多位学者研究可采用中药材用于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医认为,肠梗阻属于中医“关格”、“肠结”的范畴[9]。治疗过程中重点在于通腑泻水、清热解毒。现代药学研究发现,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等游离性蒽醌类和结合型衍生物[10]。多种有效成分均能够发挥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毒素排泄,维持肠道微生态,促进肠道蠕动的功效。所谓通则不痛之理。中药大黄性苦味寒,归心包、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泻下攻积等作用[11~12]。能够增加患者的肠道蠕动,抑制肠道内水分的吸收,多位学者研究发现,大黄在对于肠胃病治疗过程中,具有双向调节的功效,即腹泻可止泻,便秘可通便,而非是大家认为的泻药,这一独特的特点使其在治疗肠梗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如果盲目使用泻药,有可能出现下消化道不通,而上消化道分泌液体太多而导致病情恶化的风险,而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完全避免这一风险,这也正是为何选择大黄而不选择番泻叶、芒硝、硫酸镁、甘露醇等纯泻下药的原因13]。单用大黄费用低廉,不需要住院,治疗周期短,一般一天基本痊愈,患者不用插胃管,痛苦少。药典规定大黄剂量5-15克,使用方法可按15克/次,浓煎半碗水,连续2-4次口服,考虑到目前中药生产周期短,有效剂量积累较低的情况,也可25克一次性煎服,连服2次,体弱年老者酌减。

本研究通过采用大黄治疗发现,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升高(97.50%vs85.00%),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单剂大黄在门急诊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海英.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68例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17-18.

[2]蒋晓玲,刘芳,曾红萍,等.肠梗阻中医治疗综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02):166-167.

[3]杜永建.普通外科中大黄粉的临床应用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2):104-105.

[4]林立卿,曾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3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1942-1943.

[5]强群,盛丽,张宝洲,等.肠梗阻的分类及诊断方法[J].西部中医药,2015,28(10):139-142.

[6]武珊珊,于强.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09):174-176.

[7]吴钊,胡玉彬,张杰,等.从寒湿论治不完全性肠梗阻验案[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07):552-553.

[8]孙军刚.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9):71-72.

[9]张丽娜,尚红霞,刘则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05):421-422.

[10]由渭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7):2433-2434.

[11]谭洪育,黄凌敏,罗满生,雍铁山,张和林,李娜.75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J].江西医药,2014,49(03):226-228.

[12]喻明蕾.大黄粉贴敷神阙穴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5):541-542.

[13]经文善,于庆生,潘晋方,等.中药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02):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