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护理马晓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护理马晓芸

马晓芸

马晓芸(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35-02

【摘要】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trophoblastic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目的讨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严密观察腹痛及流血情况,记录出血量,出血多时观察生命体征,并通知医生,做好手术准备。作好治疗配合:刮宫前备血,建立静脉通路,备好缩宫素和抢救药品。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护理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trophoblastic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一)葡萄胎护理

1.定义

葡萄胎(hydatidiformmole)是因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形成大小不等的水疱,有细蒂相连,状似葡萄而得名。若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整个宫腔内充满水疱,无胎儿及胎盘结构,称完全性葡萄胎;如部分绒毛受累,可有胎儿及部分胎盘组织,称部分性葡萄胎。

2.症状、体征

(1)完全性葡萄胎

1)停经后阴道出血最常见,表现为停经8~12周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2)下腹痛。

3)子宫异常增大。

4)卵巢黄素化囊肿。

5)妊娠呕吐及妊高征征象。

(2)部分性葡萄胎症状较轻,子宫多与停经月份相符。

3.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清宫手术的过程,解除顾虑和恐惧,增强信心。

(2)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检查阴道排出物中有无水疱状组织。

(3)作好治疗配合:刮宫前备血,建立静脉通路,备好缩宫素和抢救药品。

4.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刮宫术后禁性生活一个月,保持外阴清洁,以防感染。坚持避孕1~2年。

(3)随访葡萄胎排出后每周查一次血β-HCG,阴性后每1~2个月查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一次至少两年。如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咯血及时就诊。

(二)侵蚀性葡萄胎护理

1.定义

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即为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mole),发生的几率为5%~20%,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

2.症状、体征

(1)有葡萄胎病史。

(2)原发灶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

(3)转移灶表现症状体征视转移部位而异,最常见的是肺转移,可无症状或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生在阴道、宫颈的转移,可在上述部位见到紫蓝色结节,溃破后可大量出血,局部出现溃疡;转移至脑部者出现脑部症状,头痛、一过性的语言障碍,四肢失灵;转移至消化道者有便血。

3.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有关化学药物治疗的信息、增强信心。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减少恐惧及无助感。

2)严密观察腹痛及流血情况,记录出血量,出血多时观察生命体征,并通知医生,做好手术准备。

3)减轻不适:对疼痛、化疗副作用等,积极采取措施,对症处理。

4)做好治疗配合:接受化疗者,给予化疗护理。转移灶症状出现时,按相应的症状护理,手术者按腹部手术护理。

(2)化疗护理

1)配合各种化疗前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功能的测定,肺X线片等,了解转移情况及机体条件。

2)药物的选择,常用药物有: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依托泊苷。

3)体重的测定:因化疗药物剂量要精确,按体重计算给药量。

4)化疗时注意小静脉的选择,先从指关节小静脉开始至腕关节穿刺,以保证疗程顺利进行。

5)如需放线菌素D和氟尿嘧啶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先注射氟尿嘧啶,防止放线菌素D漏入皮下,发生皮下组织坏死。以上两种药物应半量交替注射(如漏皮下,可用0.25%普鲁卡因稀释后进行封闭)。

6)滴速:根据所使用的药物不同选择滴速。

7)化疗中隔日查血一次,如白细胞低于3.5×109/L,血小板低于7×109/L,即停化疗。化疗三天因故停药者则不能算疗程。

(3)转移灶护理

1)阴道转移灶护理

①限制走动,密切观察阴道有无破溃出血,禁作不必要的检查和窥阴器检查。

②配血备用。

③如发生溃破大出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用长纱条填塞阴道压迫止血。填塞纱条必须于24~48小时内取出。

2)肺转移患者护理

①卧床休息。

②治疗配合: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化疗药物。

③大量咯血时及时通知医生,同时给予头低侧卧位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脑转移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出入液量,并记录。

②治疗配合:按医嘱给予止血剂、脱水剂、吸氧、化疗等。

③预防并发症。

④检查配合:做好血β-HCG测定、腰穿、CT等项目的检查配合。

⑤昏迷、偏瘫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4.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患者应少量多餐。

(2)注意休息,不过分劳累,有阴道转移者绝对卧床休息。

(3)保持外阴清洁,节制性生活并落实避孕措施。有阴道转移者严禁性生活。

(4)出院后严密随访。第一年每月随访1次,1年后每3个月1次,持续3年,以后每年1次,共5年。随访内容同本节一。

(三)绒毛膜上皮癌护理

1.定义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可通过血行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阴道,脑转移和肝转移相对少见。绒毛膜癌50%继发于葡萄胎,继发于流产或足月分娩各占25%,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

2.症状、体征

(1)原发灶症状流产、分娩、宫外孕以后或葡萄胎后一年以上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盆腔肿块。

(2)转移灶表现最常见的部位为肺、阴道、脑、肝、消化道等。

1)肺转移:可有咳嗽、血痰,反复咯血。

2)阴道转移:其特征为紫红色的结节,突出于阴道黏膜面,为柔软而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量流血,甚至致命。

3)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早期出现一过性症状,如腿软跌倒、失语、失明,经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即恢复。以后继续发展,出现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疝,患者可突然死亡。

4)肝、肾、消化道转移转移灶小而未破裂出血,不易被发现,若破裂出血,则有相应脏器的症状。

参考文献

[1]袁进萍,王秀英.侵蚀性葡萄胎化疗的护理体会.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7,5(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