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赵玉刚

公安县南闸中学湖北荆州434305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同时被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

一、政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既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知识和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政治认同教育,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及科学精神。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既有教学知识的“深度”,又有教学情感的“温度”;既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又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既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又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对情感进行升华,达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层次目标。

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的经营”教学中,笔者以腾讯公司的经营案例为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微信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哪些方便?微信的研发和推广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二)你认为腾讯公司哪些经营理念值得学习?为什么?(三)如果你是腾讯的经营者,你会怎样让企业发展的更好?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了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引领,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怎样发现真理,引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理性的认识守法与创新在企业成功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法治、科学意识的培育和实践,助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提升教师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教师素养包括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技能素养等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素养。

首先,教师要渗透新课程理念,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实现教师由“指挥者”向“引导者”转变,由“讲授者”向“建筑师”转变。其次,教师要掌握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内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学好思想政治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理论动态,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辅助教学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常识和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首先要开展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实践活动,这是学科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由于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时间有限,他们在课内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若不向课外、校外、家庭及社会迁移拓展,则很难形成真正的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资源,比如教材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部分,可以指导学生很好地走出校外,走向社会。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的“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等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目标、建议、路径参考”,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家庭或社区、社会调查,写出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然后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公共参,即与能力,提升其自身的核心素养。

其次要发挥政治学科特色优势,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思辨社,时政讲坛、模拟法庭等,提供给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这些活动的定期开展,既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科学精神,又使学生体验生活,拓展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法治意识和政治情怀。

四、加强学科知识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其知识体系本身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也与其它文理学科知识有必然联系和相互融通。

比如,《经济生活》中的价格与价值、价格与供求、汇率与外汇等,都涉及到数学中的增减比率计算、函数曲线图等知识。《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知识,与语文中的许多古诗词、文言文等知识是直接相关的。《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观点,与中学的理化生、历史地理知识是直接相关的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地迁移和整合,更好地拓展和深化政治课知识,极大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五、完善核心素养培养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思想政治课堂建构尚未完成,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手段仍然是考试。要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得到全面考察,就必须在评价体系中把各种素养尽数涵盖其中,才能使教师在素养培养方面的行为、学生在素养方面的努力以及素养培养达成的目标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覆盖。

比如,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制订学校的课程规划。从政治课程目标、政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应有完整的规划设计。规划应包括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基于课程标准并且体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从而使评价镶嵌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学、评”的交融,实现“评价亦是学习过程”。

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国家一时的任性而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大智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每位教师当不辱使命,积极投身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着坚定政治认同、强烈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具有科学精神的有能力有担当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