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备课的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谈谈初中语文备课的改革

段秀敏

段秀敏河北省魏县第三中学

备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但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普及,不能否认当前初中语文的备课,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备课必须要有区别于传统备课的要求,否则新课程的实施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一、备课应关注初中学生特点

心理学和教育学普遍认为,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主要有:感知或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有所发展和加强,但还缺乏抽象性和概括性,初中生的注意往往和兴趣联系在一起;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肯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家长和书本上的意见、结论;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把抽象思维能力引向更高的阶段。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要有以下“三备”:

1、备学情分析

教师在单元学习目标中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分析。在备课前应通过各种渠道充分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也决定了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上会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学生理解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可能会理解迟一些。因此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和后进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备学法指导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初中阶段属于义务制教育阶段,考试性质属于学业考试,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针对初中生“缺乏抽象性和概括性,注意力往往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喜欢怀疑、争论、不肯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家长和书本上的意见、结论”的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改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备学生活动

传统教学普遍教师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学生是接受的对象。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时教师一定要由“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由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因此备课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活动,即考虑“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每个环节中师生之间各自有哪些活动与互动?”等,从而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总之,应帮助学生设计那些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更多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备课应有效处理现有教材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备课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一课一得”。制定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要具体、切实可行、不千篇一律,不笼而统之。那么,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在全册、单元中的地位,然后研读教材,抓准文章的个性进行制定。一般来说,语文的教学目标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德育和美育方面熏陶的要求。教材与目标之间是紧紧依存的关系,教学目标主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个性,挖掘文本内涵,适时制定明确的目标。

2、整合教材资源

教师教学是用教材,但不是教教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教师的教师资源的获取带来了新的便捷。教师可拓展教材的内容,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信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教材、课程资源的价值,使教学生动丰满更有滋有味有趣。同样也应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编排或更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更好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用教材”。

实践证明,教师备课时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有效处理现有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备课应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

1、作业安排要遵循系统原则

较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和布置上缺乏序列性,因此有相当的教师作业安排很盲目。有较多学校将某课课练、单元检测等作为学生作业主要来源。因此我们呼吁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作业,而且要充分遵循系统原则,根据教学进程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安排语文作业。

教师可将初中四年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六年级)以中小学有效衔接为切入口,以“培养习惯、口语交际、注重积累”等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二阶段(七年级)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素材”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第三阶段(八年级)以“以读促写、整合信息、培养概括、分析及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第四阶段(九年级)以“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等主要目标。整个初中阶段,作业安排上都注重读写贯穿始终,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2、作业内容与形式要多样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话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喜欢你设计的作业,他才会高兴地去做。作为教师就要清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需要什么?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也都应准确的把握。教师设计作业时,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翻新,布置作业时注意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悦纳作业。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注重基础记忆的,也可以联系生活或借助想像的;可以是规范书面答题技巧的,也可以是口语交际的,甚至在必要时也可进行适度分层。另外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作业的设计就可以是对课文的再加工,诸如:续写、改写、改编、表演、课本剧创作等……文章引用自:

总之,教师要充分用足手中的“权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努力让学生在系统化、多形式的有效作业中逐步提高语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