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1

探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周银锁范文兵(通讯作者)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收集150份血液检验标本,回顾分析采集方法、保存方法以及抗凝剂等相关资料。结果: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为血液标本来源、采血量和抗凝剂的比例,以及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等。结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提高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

在临床上,存在着多种因素影响着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本文对我院检验科近两年采集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检验科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中收集的150份血液检验标本,所有采集的血液检验标本全部由临床护士进行送检。

1.2方法

对所采集的150分血液检验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保存方法和抗凝剂的使用比例等,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相应记录,最后对获得数据进行相应分析。

2.结果

通过对采集的150份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总共发现15份血液标本不合格,占到总检验数的10%,其中有6例因为采集方法不正确导致不合格,5例因为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不合理导致不合格,剩余4例主要是因为血液检验标本的保存方法不合适产生不合格。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水平也不断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各种因素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①采血前的准备工作。患者在进行血液采集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采血前的注意事项,采集血液之前的12小时内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状态,前一餐可以合理饮食,但是禁止食用油腻性食物和对于检验结果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药物,禁止饮酒,尽量减少因为不合理饮食导致的血液检验结果不合格[2];采集血液之前,患者禁止参加剧烈的运动,如果患者进行了剧烈的运动,根据血液检验结果医生对于患者的肝肾等出现错误的判断,对于进行运动的患者,需要休息半小时后在进行血液的采集;在进行血液采集前,护士要询问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合理的措施进行血液的采集。②采血过程:将需要的器材例如采血针和采血管等摆放在正确位置,真空采血管一定要配备一次性无菌采血针,避免发生一针一管应用于多人的情况发生,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根据患者的静脉走向的差异正确选取采血点,露出上肢,将压脉带于采血点上部扎紧,嘱咐患者握紧拳头,利用扎针采血,不得拍打采血点部位;遵循由内而外的原则对采血点周围进行两次以上的消毒;扎针采血时候,一手握住患者手臂,一手拿扎血针同患者皮肤呈20度快速扎入,发现回血后将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中,当正常进血后解开压脉带,告知患者松开拳头,在血量采集完成后快速拔出针头,轻轻颠倒混匀真空管,防止出现血凝现象[3]。

(2)抗凝剂和血量比例。抗凝剂在血液检验标本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达到合理的数值才能够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比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在血液检验过程中需要有效的预防溶血和抗凝血凝固现象,这就对采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具备更专业的采血技术。本次研究中,就存在2例血液样本主要是因为采血人员没哟过硬的采血技术,在加入抗凝剂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出现了偏差。

(3)血液标本的保存。临床研究表明,随着血液检验标本保存时间越长,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上升,而血糖浓度降低,对于检测结果带来一定的干扰。如果在室温环境小存放血液检测标本,血小板的浓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上升的趋势,4小时后检测结果同即时检测的结果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浓度随着保存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下降,2天到5天后对血液的检测结果同及时检测的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文实验中,有4例血液标本就是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血液检测结果不准确。一般情况下,如果将血液检验标本保存在4○C的环境中,如果时间不超过1周对于检验的结果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吴美辉,罗丹,等.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22-923.

[2]任国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90-91.

[3]金丽茵.末梢血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995-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