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体育社团为载体打造高中体育与健康多元特色教育模式”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3

“以高中体育社团为载体打造高中体育与健康多元特色教育模式”研究报告

殷豪

殷豪浙江省宁波市四明中学

【摘要】本研究的内容是把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体育社团活动补课堂教学之不足,更好地、全面地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社团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创造。

【关键词】社团社团活动新课程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138-02

一研究目的

新课程下开展学生体育社团的几点思考:(1)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2)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丰富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学生社团建设是课堂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是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的有力体现。学生社团建设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为依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构建学校的社团文化。”(4)加强学校社团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学校资源,制定相关制度和章程,为进入我校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创造最好的条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不断拓展新思路,创设新的社团活动模式,通过社团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创造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

我校开设学生体育社团的7年时间,目前已有篮球、足球、武术、羽毛球、街舞共5个体育社团。

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及学校目前现有社团情况进行自主申报,每年进行社团内民主选票评定社长及相关的职务人选。

根据社团相关安排进行社团活动。包括必要的训练及比赛并根据需要进行联赛,提高学员的技术及比赛经验。(一般活动安排在星期六或星期日,时间为2小时)

组织成员参加市各项比赛及校艺术节表演。

社团教师则根据社团成员聘请,并由学校发函确定。一般以体育专业教师为主。

大部分同学对社团开展活动表示支持认可。

三研究意义

开展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社团首先是中学生品德思想教育的新阵地。其次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活跃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生社团是课堂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是完善自我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在结构上打破了行政、班级的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跨年级、不同一个班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组织,为实践一项工作或为组织一个活动而走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活动中有合作也有分工,宽松自由的氛围,青年学生在这里进行角色扮演时更具安全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体育社团发展的问题

1.社团发展的困惑

学生社团种类及数量在不断增多,活动也不间断地开展着,但中学生社团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社团的良性发展。如: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态度是“堵”还是“导”;社团更迭过快,学生流动过快,社团稳定性不够;学生不能更好处理第一课堂和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社团干部素质相差较大,发展不平衡;指导老师的缺乏等,这些都是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不利因素。

2.转变对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观念

如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高考,什么社团活动都是在务虚,高考考好了,上重点大学的多了,学生不就是发展了吗?只要高考好了,素质教育怎么写都可以。这些观点体现了经济文化落后地区,部分教育工作者和相当部分家长的真实想法。从哲学层面上来说,这种观点是把教育的对象工具化,而不是把学生当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不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是说一个学生是否可以考上重点大学,考上清华北大,而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全面的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理性地对待学生社团的发展。

五促进体育社团发展的建议

学生社团资源要不断地整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自身在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要使学生社团活动有效地开展,必须在管理上改变社团各自为政的局面。可以通过成立社团联来进行自主管理。首先是社团内部要健全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理顺内部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如怎么换届、怎么表决选举组织机构、怎么有效开展活动等。

1.培养学生社团干部

学生干部在学生社团里充当学生这个组织的领袖。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的方法是多样的,学校可以做一些大胆的新的尝试,如将共青团组织在班级的建设的模式迁移到社团建设中来。在社团或社团联成立团支部,甚至在社团里发展新团员,让学生社团干部不但有“民间领袖”的成就感,同时也成担起“官方”的责任感,从而促使社团干部勇挑重担,不断成长,进而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

2.加强指导力度,提升社团层次

要求社团上层次、活动有质量、管理规范,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指导老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往往决定社团的发展趋势,因而对指导老师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指导老师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老师也是自愿的。其次是学校对指导老师的指导要有一定的考核,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同时学校把社团活动管理课程化,使学校对指导老师的管理具有合法性,学校对学生社团校内、外指老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社团管理课程化,校内、校外的指导老师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对学生的社团活动的指导就会更认真,更是从高要求,从而促使社团向高层面发展。

3.把握方向,正确引导,积极鼓励,让学校成为学生社团发展的坚强后盾

学校是社团发展支持系统中的中流砥柱,学校健康有力的指导、财力物力支持和评价制度支持对社团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于社团发展,校内的全体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帮着家长要孩子退出社团,对社团的概念只停留在“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上,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团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其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缺乏是困扰社团向深层次发展的难题之一。我们应该想到学校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本校教师对学生最为了解,如果能够担任某一社团的指导教师,势必使他们与学生接触更为密切,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个社团的发展,而且从侧面更了解现在的学生,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师有较高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客观上促进了教师自身与时俱进、多学习、多积累的全面发展。

再次,学校也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升学率,而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拓展和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力所能及地为社团活动提供时间、场地、设备和经费。此外,长期以来,社团指导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基本上都是义务指导,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时间也很紧张,如果所做的工作不能被肯定,其积极性肯定不高,这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发展,因此,对于社团指导教师,学校也应该视工作量而给予一定的补偿。

最后,可以尝试把中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这无疑又给中学生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新的支撑点。有了这些坚强有力的保证,孩子们在开展活动时,才不至于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4.营造氛围,让家庭的支持成为社团活动的促进因素

家庭的支持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举足轻重,应如何来获得家庭的支持呢?中学生社团发展支持系统中的各项要素并不是孤立的,他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样,家庭对社团活动的支持与否会受到学校中各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也容易受到社会大小环境的影响。

比如,学校对社团活动非常重视,经常举办此类活动或比赛,孩子也经常获得奖励,或者班主任在期中、期末的评语中对孩子在社团活动方面的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肯定,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家长产生影响,让家长从思想上慢慢地对孩子参加社团表示肯定甚至支持。此外,家庭对社团活动的支持还受到社区这个小社会氛围的影响。同在一个社区,孩子会分布在不同的学校里,其父母免不了会相互询问对方孩子的学习情况,以从侧面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这时,家长对社团活动的态度也会得到一个交流或达成一个共识。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社团活动还不够了解,所以不管是哪个因素,不论是学校整体也好,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也好,还是学生自己也好都应该有意识地多与家长沟通,向他们说清楚社团是一个怎样的组织,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学生,让这些因素来作用于家庭,从而使得家庭反作用于社团,再加上家长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素质,知道社团活动对孩子成长意义重大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区、孩子、社会的肯定氛围中,大多数的父母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多锻炼自己,而家庭这个要素就会成为社团发展的有力支持者。学校、家庭、学生社团自身管理制度、社会等要素构成了学生社团的支持系统,通过对支持系统的培育,能够实现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六研究结论

第一,体育社团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

第二,学生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繁荣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学生社团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

第四,社团活动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创造性地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现状的分析与管理研究报告.http://gaokao.eduu.com/e/20090923/4b8bd32911df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