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刍议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策略

刘林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154100

摘要:目的:刍议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报告500份,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和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结论:根据实验结果,5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中,结果准确的为398份,准确率为79.6%,不同类别的检验报告中,依据准确率的排名是生化检验86%>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检验80%>血常规检验78.5%>细菌、霉菌培养检验75%,在102例出现误差的微生物检验报告中,其中人员因素导致误差的占比34.3%>标本因素29.4%>操作规范19.6%>其他因素16.7%。说明目前医院实验室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质量相对较差,仍需要加强监管培训力度。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中诊断中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它能够准确有效的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然而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体积微小以及微生物检验程序繁杂等原因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这对于对疾病的诊疗造成误诊等严重后果。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从而提供一些质量控制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报告500份,这500份检验报告中包含200份血常规检验、100份生化检验(有血脂分析、肝、肾功能检查等21个项目)、100份细菌、霉菌培养、

100份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和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统计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具体表格见表1。

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102例出现误差的微生物检验报告中,因为人员因素导致的占35例(34.3%)、标本因素导致的占30例(29.4%)、操作规范导致的占20例(19.6%)、其他因素占17例(16.7%),其中人员因素导致误差的占比34.3%>标本因素29.4%>操作规范19.6%>其他因素16.7%。

3.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5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中,结果准确的为398份,准确率为79.6%,不同类别的检验报告中,依据准确率的排名是生化检验86%>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检验80%>血常规检验78.5%>细菌、霉菌培养检验75%,在102例出现误差的微生物检验报告中,其中人员因素导致误差的占比34.3%>标本因素29.4%>操作规范19.6%>其他因素16.7%。说明目前医院实验室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质量相对较差,仍需要加强监管培训力度。

对于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才采取的措施有:(1)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监督。全方位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让检验人员能够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进行检验工作,避免出现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微生物检验结果误差。(2)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每天认真清理消毒相关设备、操作台、无菌间等,对于无菌间需要每天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来消毒杀菌,确保无菌间和无菌操作台的无菌达标。对于使用的工具要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洗,及时的处理废弃物,不要堆置。无菌用品需要使用高压锅杀菌烘干后备用,如果在一个星期内没有使用,则需要进行二次杀菌。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进行灭菌操作时,都要使用温变试纸来检测杀菌温度是否达标[3]。(3)标本送检程序规范化。严格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等相关程序,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同时加强标本采集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联系,选择最恰当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

(4)制定实验组规章手册。内容要求明确规定仪器、试剂的购买、管理、使用、维护、整理、实验工作程序、检验人员的着装、仪容仪表、文明用语、实验室禁止事项、实验室的无菌要求等,从而使得整个实验室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从而更加规范化[4]。

参考文献:

1.何玉花.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2014(35):32-33.

2.师秀娟,SHIXiujuan.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3-54.

3.王锐,李志娟,陈超.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及质量控制[J].生物技术世界,2015(5):156-156.

4.马岚云,代世娥,何鑫,等.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21):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