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背景资料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论背景资料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黄景香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250100

小学语文教学经常会有一项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块内容却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将资料打印出来,课堂上照本宣科读一读,并起不到实效性作用。殊不知,若能把这项内容做实做好,会对课文理解有意想不到的帮助作用,并能大大地开拓视野。

以四年级课本第四单元内容为例,切实了解其相关背景,就会发现这一单元的安排大有学问,设计相当巧妙。

这一单元包括四篇课文《鹅》、《白公鹅》、《猫》、《母鸡》。其中《猫》这一课课后,有两篇课外片段精选欣赏,分别是周而复和夏眄尊的选文段落。从整个单元出发,我们先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这一组课文四篇文章,有两篇都是写鹅的呢?《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写的,为什么老舍的文章要安排两篇呢?

单元导读里有这样一句话,“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这样,我们似乎就能理解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两篇文章都是写鹅了。但如果止步于此,我们就会错过很多精彩内容。

首先,《猫》一课课后安排的两个片段,如果不细究的话,会简单地认为,编者要我们将课文与选文做对比,去发现他们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仔细研读后,会发现两段选文与老舍的《猫》在表达上,没有太特别的区别。我们一般把猫称作猫主子,养猫人称为猫奴,猫最大的特点就是讨人喜欢。不论是软糯的叫声、娇媚的样子还是轻盈的动作,都极其讨人喜欢。不但老舍喜欢,周而复也喜欢,夏眄尊也同样喜欢,这就是猫最大的特性。

老舍笔下的猫,淘气时会踩脏他的稿纸,会弄的庭院中枝折花落,但老舍一点都不会责怪它。文章中处处透着老舍对小猫的溺爱,这是整篇文章的神韵,很好地体现了小猫讨人喜欢的特点。课后的两个片段,不是用来做比较的,而是用来印证老舍对小猫的特点抓得好。背景资料做得更深入一些,就会发现不但现代人喜欢猫,古人也同样喜欢猫。古人家中想要迎来一只新的小猫,其举动是充满仪式感的,他们会出聘礼给母猫,要么一小包盐,要么用柳条串一串小鱼干给家猫或野猫,古人对猫的喜爱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当我们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之后,会对猫的可爱特点有更进一步认识,从而也就明白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在教学的时候,把夏眄尊写的《猫》,与丰子恺的《鹅》来作比较。为什么呢?因为夏眄尊是丰子恺的国学老师,我就让学生们来评价一下,夏眄尊和丰子恺这对师徒之间,谁写得更棒。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们发现,两篇文章都很棒,名师出高徒嘛!

当然,《鹅》和《白公鹅》更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着很明显的区别。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背景可能就更宽泛一些。首先,《白公鹅》一课,有着他自己的战斗民族的独特特点,这和历史背景、地理位置都有关,相关资料都要研究,战斗民族的战斗性,他们的好胜心,都体现在文章中。所有在作者眼里,白公鹅不是一只普通的鹅,而是一个海军上将。

说完战斗民族眼中的鹅,那么问题又来了,丰子恺也生长在战争年代,多读一读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的很多文章,都像《鹅》一样,语言都很平实,充满了生活气息,而看不到一点血性,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研究一下他的生活背景,其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看他的生活环境,在他的大家族中,与他同辈的,只有他一个男孩子,活脱脱的贾宝玉。由此造成了他的性格比较温软。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二,刚才说了丰子恺的国学老师是夏眄尊。他还有个很传奇的音乐兼美术老师李叔同。李叔同是第一个将西方音乐理论传入中国的。有这样的名师在,丰子恺身上的文艺气息自然更多一些。但关键还是,老师李叔同一心向佛,后来成了中国鼎鼎有名的弘一法师。他的佛性,不争不抢,不喜不悲也深深影响着丰子恺,所以丰子恺虽然人在红尘,却是看破红尘,文字与画作中自然是充满了一份淡然。但丰子恺还是很爱国的,他也曾专门制作画册,向百姓宣传一些和战争有关的事。如果能给学生补充这些知识,再回头看《鹅》,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文字中的那份淡然。对于弘一法师李叔同,其实学生也并不陌生。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同时,也在音乐课本上接触到了这样一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正是李叔同所创作的。

我们把丰子恺和老舍来做一下比较。丰子恺比老舍大一岁,同样是生活在战争年代。刚才说丰子恺的文字里很少能看到血气方刚的东西,那老舍呢?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单元为什么要安排两篇老舍的文章了。

老舍的《猫》一文,也是语言平实毫无雕琢,他对猫不止于喜欢,而是宠溺,对母鸡却是极其讨厌。猫的各种叫声,对他来说怎样叫都好听。母鸡的叫声,嘎嘎叫让人讨厌,声音细长的叫,更让人厌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爱憎极其分明的人。所以,老舍是有血性的。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单元的安排,是极其讲究而充满学问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必定会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