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放射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陈国彦

陈国彦(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放疗科453000)

【摘要】目的讨论放射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干性反应出现时,局部涂薄荷淀粉、氢的油等药物,可起到清凉止痒作用,勿用手抓挠,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出现后,在治疗上以尽量减轻黏膜受损、缓解口腔疼痛为目标。护理目标包括维持清洁、预防感染、湿润口腔、维持黏膜完整性、促进愈合与舒适、维持最佳营养状况。

【关键词】放射反应观察护理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肿瘤学是用放射线治疗癌症,它和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组成了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根据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四所肿瘤医院的统计,65%~7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过放射治疗。

回顾放射治疗的历史,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1896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它的生物学效应很快就被认知。在医学界各个学科中放射治疗有100多年的历史。放射治疗在初始阶段经过了艰难的历程,到了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物理剂量伦琴(R),20世纪50年代制造了钴-60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有了电子直线加速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镭疗,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现代近距离治疗。近10年来开展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等。

根据正常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及对射线的不同反应性,把照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分为急性放射反应和晚期放射反应。

(一)急性放射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1.照射野皮肤反应放射治疗常采用外照射,皮肤反应不可避免。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皮肤放射毒性反应分为Ⅳ级。

(1)皮肤急性放射反应分级

(2)皮肤急性反应的处理

1)干性反应出现时,局部涂薄荷淀粉、氢的油等药物,可起到清凉止痒作用,勿用手抓挠,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2)若出现湿性反应时,局部外用氢的油、金因肽或湿润烫伤膏等,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愈合。

3)充分暴露反应区皮肤,切勿覆盖或包扎。外出注意防晒。

4)当照射野皮肤出现结痂、脱皮时,禁用手撕剥,以免感染溃烂。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不必做特别的处理,放疗结束后皮肤会逐渐恢复。

2.口咽黏膜反应当口腔在照射野范围内,放疗达到一定剂量后,会出现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这种情况多见于头颈部患者。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黏膜放射毒性反应分为Ⅳ级。

(1)黏膜急性反应分级

(2)口咽黏膜反应处理: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出现后,在治疗上以尽量减轻黏膜受损、缓解口腔疼痛为目标。护理目标包括维持清洁、预防感染、湿润口腔、维持黏膜完整性、促进愈合与舒适、维持最佳营养状况。

1)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稍有红斑、充血、轻度疼痛。护理措施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热过硬及刺激性食品,餐后漱口,清除食物残渣,用口泰漱口水或朵贝尔漱口液含漱,每日至少4次。红肿红斑处勿用硬物刺激以免黏膜受损出血。

2)口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斑点状白膜、溃疡形成,有明显疼痛,进食困难。相应处理:氯酮液或金喉键等药物喷喉,也可用口腔溃疡冻涂口腔溃疡面,雾化吸入可以使口咽湿润舒适,这些措施可起到保护口咽黏膜、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0.1%~0.2%利多卡因含漱或丁卡因糖块于餐前含服,可改善进食引起的疼痛症状,可适当应用镇痛药。

3)口腔黏膜极度充血、糜烂、出血、白膜融合成片状,溃疡加重并有脓性分泌物,剧痛不能进食并可伴发热。此期应暂停放疗,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或鼻饲饮食。合理应用镇痛药,减轻患者的痛苦。口腔自洁困难者,由护士完成口腔护理,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3.骨髓抑制当造血系统受照射后,表现为外周血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贫血出现较晚。护理措施:

(1)当白细胞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70×109/L时,暂停放疗,同时应用升血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护理患者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2)注意休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合理营养:饮食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动物骨髓、瘦肉、豆制品、菠菜等,有助于血象的恢复。

(4)血象降低时,患者抵抗力随之下降,很容易发生感染。此时,应减少探视,避免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动物及其排泄物,室内禁养盆栽植物。

(二)晚期放射反应表现

出现晚期放射反应的组织特点是细胞群体的更新很慢(如肺、肾、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增殖层次的细胞在数周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也不进行自我更新,因此损伤很晚才会表现出来。皮肤除了早期的上皮反应还会发生晚期反应(如纤维化、萎缩、毛细血管扩张)。不同照射部位可出现不同的晚期反应,如放射性肺炎、直肠炎、膀胱炎、肾炎、放射性骨髓炎等。

肿瘤组织需要一定的照射剂量才能控制或治愈,同时,各类正常组织和器官又有一定的耐受量。如脑、骨髓、肺、肾和肠管等更容易受到损伤,必须谨慎。一般来讲,放射反应是允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如皮肤放疗多年后变薄呈花斑状,皮下组织纤维变、肺纤维变,腹部照射后轻度腹泻,头颈部照射后口干、颞颌关节纤维化等,都属于放疗反应。对患者功能影响不大,但放射损伤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如放射性截瘫、脑坏死、肺坏死、骨坏死以及肠坏死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有些后期反应是不可逆的,故应以预防为主。所以,在提高肿瘤治疗剂量的基础上应同时注意正常组织的防护,以减少放射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海霖,张健,何培根.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放疗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5年11期.

[2]冯雪艳,房海英,马艳.1例颅脑肿瘤放疗患者的循证护理[J].现代护理;2006年23期.

[3]高必秀.鼻咽癌放疗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