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河南模式”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在高校“河南模式”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

李英梅

李英梅(郑州轻工业学院)

摘要: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自2004年共同合作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以来,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解决高校困难学生问题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它是一项诚信工程,也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经验体会

0引言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政府、社会和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重大举措。

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自2004年共同合作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以来,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各高校认真贯彻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完善贷款工作机制,落实贷款工作条件,加强贷后管理研究,在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同时,加大诚信教育力度,构筑诚信环境和氛围,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实现了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双丰收,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截止目前,共有贷款学生6186人次,贷款金额达3084.15万元,截至2010年3月份,提前还款4881人次,提前还款金额2383.35万元,还款金额比例达77.28%;贷款利息除有个别学生因特殊情况未能按时付息,其余学生到目前已经全部付息,学生利息违约率较低,这些成果的取得得到了同行们的广发关注,总结近两年来在“河南模式”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践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在“河南模式”助学贷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主要经验

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解决高校困难学生问题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它是一项诚信工程,也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工作十分繁琐、环节多,工作规范程度要求高,需要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高度责任心的专职工作人员,很多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需要不断总结实践,不断完善其各项管理制度。

1.1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省资助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各院系的共同努力是做好贷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高校成立了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财务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学生处、财务处具体负责贷款工作的协调、组织和实施。

1.2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帮扶,应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应着眼于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设计,做到六个结合:必须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就业工作相结合、与学校收费管理相结合。

1.3重视贷款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保证贷款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提高贷款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是做好贷款管理工作的根本。“河南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周期长、工作繁琐、工作内容涉及学生管理、银行业务和计算机应用,要求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专业管理人才,所以要想做好“河南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必须重视贷款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1.4加强对贷款学生的诚信和征信教育,广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诚信教育制度是高校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诚信意识的建立,受社会诚信大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构筑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是保证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的根本。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征信系统建立的宣传工作。社会征信系统的宣传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尤其要加大征信制度中违约后果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征信系统,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使违约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或制裁,从制度上构筑整个社会良好的诚信氛围,这将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行和减少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

1.5加强贷后管理,积极开拓多种途径,保持与贷款毕业学生的联系,确保掌握贷款毕业学生最新动态。贷款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变化很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通知学校,特别是部分山区学生家里通讯不畅,这就给贷款毕业生催还贷款和保持联系带来了不便。我校积极开拓多种途径,通过各种方式,不定时的与贷款学生联系,特别是在利息结算日前一个月,分别打电话给每个学生,提醒学生按时还息,在利息结算日前一周,再次打电话确认学生是否还息,避免学生的利息违约。

2在“河南模式”助学贷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主要体会

2.1对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要把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作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开展。

2.2诚信教育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仍需加强。贷款学生能否按期还贷,和学生个人的诚信意识有关,完善的诚信教育制度对贷款的良性循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筑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是保证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的根本。

2.3结合学生属地贷款做好贷款工作。2008年出台的《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教[2008]196号文件)提出从2008起进一步扩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覆盖范围,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目前,仅有河南、西藏等四个省(市、区)还未开展生源地贷款。生源地贷款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贷款期限更长,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资金风险较低,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生源地贷款,可以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2.4综合运用各类奖、助学金做好贷款工作。近年来国家加大了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力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种奖助学金的下发,使大部分困难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助学贷款不再是资助困难生的唯一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综合运用国家和政府的各类奖助学金来做好贷款工作,使我们的各类资助资金产生综合教育、社会和经济效益。

3以人为本,服务育人,助困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学校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有贷款需求的家庭困难学生,只要符合贷款申请条件,学校不作限制,使符合贷款条件的每一位困难学生都得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保证了我校学生无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我校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校内贷款学生、毕业贷款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贷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学校管理工作非常满意,他们对国家和社会怀有感恩之心,认为助学贷款更能够让人懂得珍惜和责任,并表示愿意在毕业后按时还本付息,通过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还有很多贷款毕业生在毕业后回母校办理还贷手续时,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校计算机学院贷款毕业生但事明(现任职于上海恒悦电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回来办理完还款手续后给学校的信中写到“如果不是当年的两次贷款,我可能辍学回家,像祖祖辈辈那样,守着薄薄的几亩水田,终老一生。感谢国家的助学政策,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