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压力应对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浅议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压力应对方式

李维维1高狄2张岩3

◎李维维1高狄2张岩3(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云南昆明650106;2.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00;3.福州阳光国际学校高中部,福建福州350026)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11-01

摘要:大学时期是人毕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看,不论是量的绝对性还是质的相对性,主流都是健康的积极的,但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者比例不低而且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呈上升趋势,同时,由竞争、就业等方面引起的精神上的压力却不断加剧,使他们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因而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及压力应对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和谐;压力应对方式;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人,关键在人。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青年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分化、定型的关键时期,而大学时代又是人的青年时期最重要的阶段。大学生随着独立性、自尊心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将注意力投向自我,强烈地关注着自身学识、品格、才能的发展,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常产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理想我和现实我、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强烈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来。当一个大学生对自我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不一致时,将导致自我概念难以形成,自我形象不能确立,从而给个体的内心带来冲突、不安、痛苦和焦虑,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自我和谐是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维持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社会新生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他们融入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并且对于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方面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生生活向复杂的社会生活过渡、同时也是完成学业和完善个性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卫生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并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压力事件的认知及其应对方式的特点上。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社会改革和企业改制使得竞争空前的剧烈。随着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社会对劳动力和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使得当今的大学生承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各种思潮的涌入,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道德观念的冲击,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和冲突。

现代的大学生多出生于80年代末或者90年代初这个特殊的时期,对大学生活有很多憧憬和想象;他们心理和生理都逐渐成熟;他们独立自主、热情奔放、张扬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在教育上逐渐使他们更充全面地认识自己,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达到一致,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使自己的心理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参考,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们愉快地完成学业,平稳地度过大学生活,顺利地步入社会和适应社会,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要重视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针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格教育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探索自我和环境,以创造人生的意义。它通过各种人格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促进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保持对周围环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行把握自我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从而导向健全的人格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关怀、同情、认可、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提倡的“以个人中心疗法”强调的是真诚对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设身处地的理解。他认为,人的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巨大潜力,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潜力就能被开发出来。人格教育帮助学生重视自身人格的塑造,使个体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短处。学生在自我发展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能积极面对现实,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御,使自己在社会环境中能有效地适应,并能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其行为符合生活环境中文化的常模,角色的扮演符合社会要求,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且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构建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被认为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心理活动平衡和稳定。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防御机制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中。处于内心矛盾和冲突的个体,为了避免或减轻因挫折而产生的内心痛苦,保持内心平衡,常自觉或不自觉的采取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和处理所遭遇的挫折,以减轻内心的不安,调整心理环境,保持心情安宁,避免精神或躯体疾病的发生。但每一个人所熟悉并能熟练掌握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仅有几种,而且,即使是我们所经常使用的,也并非都是有益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应对策略和防御方式的训练,利用条件分析自己应对策略的优缺点,改进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提高应对的有效性和获益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娱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消除身心疲劳;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丰富其人生体验,开阔眼界;能够增进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加速自我发展。学校应该把体娱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休闲理念,规范休闲行为,建立科学休闲方式,通过休闲活动发掘大学生潜能,提升生活品质,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学校应根据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大学生思想存在的一些现象,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并充分利用休闲时间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如音乐欣赏、心理学等,既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又使其从讲座和选修课中习得新理念、新信息和新体验。大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交往,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客观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自我和谐的发展。

四、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自我和谐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改造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最终达到自我和谐。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如勤工俭学、参加志愿者行动,生产实习等,让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可以根据大学生年级差异,制定不同的社会实践计划。如,针对大一新生,多开展加强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鼓励大一学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社会的沟通,加强对自我的了解,逐步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培养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性。针对大三学生加强人与社会的沟通,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建立适当的理想目标,最终达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提高自我和谐程度。

参考文献:

[1]吴师伟.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97~98

[2]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4(1):102-106.

[3]王玮、安丽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2006(5):403~404

作者简介:

1.李维维,女,(1981)汉族,吉林长春,任职于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咨询中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2.高狄,女,(1983)汉族,吉林人,任职于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专职辅导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3.张岩,女,(1982)汉族,吉林人,任职于福州阳光国际学校高中部,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