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 1

梅花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朱献玲

朱献玲(广西容县中医院537500)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39-02

2009年1月—2012年11月笔者用梅花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偏头痛59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9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47例;年龄22~6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37年。临床均表现为单侧头部呈搏动性痛、跳痛或胀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少数患者可有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语言障碍的先兆(大多持续5~20min)。所有患者于治疗期间均不能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2治疗方法

(1)梅花针:令患者侧卧,头部患侧朝上,使患侧头部放松。医师左手轻压于患者头部颞额部,右手持梅花针,运用灵活的腕力,均匀垂直叩刺局部阿是穴,针尖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弹起,反复进行。先从阿是穴叩起,然后循患侧头部少阳经叩刺,约10min。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不同,可分别采用弱刺激、中等刺激和强刺激。3种刺激标准如下:①弱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冲力小,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者无疼痛感觉,适用于年老体弱、小儿、初诊患者;②强刺激: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冲力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局部皮肤可见血珠渗出,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适用于年轻体壮、病程较长者;③中等刺激:叩刺的腕力介于强弱刺激之间,冲力中等,局部皮肤潮红,可有微渗血,患者稍觉疼痛,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叩刺后皮肤如有出血,须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保持清洁,以防感染。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瘢痕不宜使用本法。(2)温针灸:梅花针叩刺后行温针灸治疗。患者侧卧位,患侧朝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穴取头维、风池、阳辅、率谷、目窗、角孙、太阳、曲池、合谷。先刺风池,进针40mm,施提插泻法,轻插重提,行手法1min;阳辅针尖向上斜刺40mm,施提插泻法;率谷、角孙沿皮进针25mm,平补平泻;合谷、曲池直刺25~40mm,施提插泻法;目窗、头维与皮肤呈30°角斜刺15mm,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时,选率谷、角孙、目窗、头维施灸,用纯艾条一段约长1cm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每次每穴2壮。每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10次为一疗程。轻中度者5~10天治愈,半月以后,如有轻微痛觉,可用同法再继续治疗。随访半年评价疗效。

3治疗效果

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疗效标准。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半年以上未复发;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疗后半年又复发,但发作次数减少,疼痛程度减轻;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59例患者中,46例治愈,13例有效,治愈率为78%,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41天。

4体会

偏头痛是多发病、常见病,病程较长,迁延不愈。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止痛剂、镇静剂、麦角类治疗为主,疗效并不理想,尤其是麦角类,有恶心、呕吐、周围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经常大量使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梅花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偏头痛是一种安全、高效、无任何不良反应的绿色疗法。皮部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位,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于体表的反应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机体卫外的屏障,采用梅花针叩刺皮部,就是皮部理论的应用,通过孙络、络脉和经脉以调整脏腑功能,通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偏头痛位于少阳经,乃头部少阳经经络瘀滞不通或经络气血亏虚所致,本方以局部取穴为主,如率谷、角孙、目窗、太阳、头维、风池(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端取穴为辅,如曲池、合谷、阳辅(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加之患者久病迁延,据“宛陈则除之”之理,叩刺使之祛风、泻热、通络,再结合温针灸,共奏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本疗法具有取穴少、易操作、止痛快、治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行之有效而且值得推广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