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自主探究

刘小琴

刘小琴

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职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法十分必要。

1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职高生的新要求职高学校的学生既要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合理地把教学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上机操作,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上机操作时,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全部控制。以任务捉进学习、看书、练习是保证教学效果最好的选择。利用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只想上机不想看书的特点,可以用具体的任务促进学生对书面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2教学中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收敛思维是指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设情境进行互动式教学首先,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的应用实例,以鼓励、导向性语言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EXCEL电子表格”课程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把教学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摆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某件“事”的过程中将各个知识点理解和消化,从而真正成为EXCEL软件使用的应用型的人才。比如,我在上课开始呈现目标,展示本班学生成绩统计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唉?这不是我班的学习成绩表吗?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总分?”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学习动机。这个导入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其次,以互助的形式让学生参与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讲解了重点和难点的基本知识后,可以预留一、二个问题。如上例中如何用公式算平均分等情况,引导学生上机操作去学习,并以学生提问方式提出,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教师给予评判和讲解。这种“提问”、“讨论”、“汇报”的互助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从“我会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会”。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整理知识,以教师和学生双向提问等手法让学生参与知识回顾,使学生从“我会学习”转变为“我学会”。

4重视学法指导4.1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长期以来,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信息技术教学也难免受以往根深蒂固的计算机教学思想的影响,课堂中仍然较普遍地存在着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模仿操练的现象,学习内容固定、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忽视学生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思考、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权利。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可以使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较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4.2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学法指导能把“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较好地统一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地学习。

4.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利用必要的学法指导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还要使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这一切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自主探究”学法指导的具体操作5.1变“模仿”为“探究”,强调学生的意义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或教材等其他媒体的示范,主动地去理解所学内容,无论是借助哪一种媒体资源,都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使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和技能内化到头脑中去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5.2促“无序”为“有序”,促进认知结构的建构。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应该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探究活动,“序”则是活动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待“有序”、“无序”的问题。学生探究活动的局部时段可能是无序的,但在总体的安排上应该是有序的,要遵循知识发生的客观规律、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这个过程需要有老师的引导,且引导是隐性的、灵活的。需要有学生自己的反思,要让学生在探索中悟到有序。

5.3变“形式”为“实质”,在伙伴学习中提高主人翁意识。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和实践,但是仅有个人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许多任务的完成、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家合作、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行。这不仅可以切实解决信息技术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特别是合作意识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