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谈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

万芳王霞(通讯作者)

万芳王霞(通讯作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344-02

【摘要】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患儿没有或不完全具有表达病情感受的能力,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更为复杂。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护患信息交流的一种必要方式,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和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儿科护士沟通技巧

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1],它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两个方面。语言沟通即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人际间沟通,非语言沟通是指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2]。作为儿科护士,怎样与患儿及患儿家属沟通,怎样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化解与患儿家长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十年的临床经验,现做出如下总结: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是白衣天使,因此,护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包括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此外,还要举止端庄、热情接待,说话要和蔼可亲、耐心、细心。这样会给患儿和家长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2.1尊重

与患儿沟通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特别是尊重患儿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儿童患病住院,除了因疾病引起的不适,还有对陌生的环境、对治疗的恐惧,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护士的关心、照顾。尊重患儿,温柔地与之交谈,可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亲近感,消除紧张心理。

2.2耐心倾听和交谈

小儿生活经验很少,对事物的了解认识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想象、推理的能力差,对事物的分析也与成人不同,有时甚至很幼稚可笑,护士不能取笑小儿或敷衍了事,应采取重视的诚恳态度。护士在与小儿交谈时要认真倾听,并加以分析,了解其中的涵意,应用小儿熟悉常用的词句,并多采用鼓励性和赞扬的语言,以增强患儿主动合作的积极性。

2.3良好的专业技术

患儿由于年龄小,大多不能很好的诉说不适,且病情变化快,因此护士在护理患儿时需要更加细心、耐心,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行为和情绪变化。过硬的护理技术是一切沟通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技术,一切沟通都是枉然,而注射技术是沟通效果的重要体现,娴熟、敏捷、高超的注射技术最容易赢得患儿的信赖。作为儿科的一名护士,只有在平时多看、多练、多向注射技术好的护士请教,掌握过硬的注射技术,才能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4非语言沟通的应用

躯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动作、抚摸,它是人们内心感情的流露,也是个人素质的表现,它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大多数患儿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对非语言交流敏感。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性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它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影响较大。在小儿病房,除治疗护理外,护士一般无需戴口罩,患儿经常看到护士微笑,可以使之产生亲切感。此外,抚摸、拥抱可以表达对患儿喜爱之情,抚摸患儿头部和脸部,抱一抱患儿,逗他们开心,这些都可以使护理工作的更顺利开展。

3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3.1建立信任感

由于孩子生病,患儿家属心情焦虑、情绪易激动,护士要理解家属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地为患儿着想,才能赢得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用情感语言把对患儿的关心及爱护传递给患儿及家属,以诚挚的温和的态度与患儿家属接触,使他们产生信任感,从而进行双面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信任的护患家长关系。

3.2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

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对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为患儿进行治疗护理时,做到多说安慰性语言、鼓励支持性语言和劝说解释性语言,忌用枯燥、生硬、冷酷甚至出言不逊的语言[3]。对患儿家属积极协助治疗及护理应表示感谢。

3.3解释工作的技巧

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如对于疾病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体征有疑问,医护人员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讲解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详细、明确的健康指导,把信息传递给患儿及家长,解决家长提出的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问题,消除家属疑虑。有些患儿家属担心一些检查和治疗会给患儿带来痛苦,故不予配合。此时,护士必须主动说明病情,有问必答,使家属了解治疗、检查的目的等,从而取得患儿家属信任,解除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有效及成功的沟通。

4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应当努力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通过有效沟通,加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对护士的尊重和信任。这既维护了患儿的利益,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护患间的心理沟通,提高护理质量,最终达到增进患儿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慰慈,张桢先.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23.

[2]范玲.儿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

[3]吴均林,林大熙,姜乾金,等.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