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心得

崔怀兰(裕民县第二小学新疆裕民834800)

【关键词】数学;低段;学习习惯

新课程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一切创新的起步。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新的知识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很多时间我们在看到有些孩子的作业时,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习了几年的数学连数都不会写,作业的脏、乱、差让任课教师头痛不已,这就是学生没有养成书写习惯。

1.1平日积累,小处着手;在学生刚入学时,我不但要求孩子们对数的认识、计算上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强调数的美感,每天都要在田字格上做练习,对写得好的孩子大加表扬,对写的不太好的孩子不是简单的打击,而是叫到面前亲自手把手的教,告诉他哪个数写的好,其他的应该如何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会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有信心做好。慢慢的学生们在认真做题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自己是否写的工整,美观。

1.2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的学习习惯受老师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认可度比任何人都要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在写板书时有写的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强调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2.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2.1及时表扬,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我不是用惩罚而是根据地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课前奖励的活动,如果在上课铃一响起,不论老师在不在,都能做到快速拿出书和学习用品,并能安静的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贴在书上,攒够三朵就可以贴在墙上一朵,作为学期末优秀学生的评价方式之一。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起初可能会有趋利行为,为了小红花主动做好可前准备,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一上课马上就进入学习状态。

2.2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及时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如在上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应用数学时,我把“15条小鱼,游走6条,还有几条?”这样一题变成讲故事的形式:有15条小鱼正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泳,突然,岸上来了几只小鸭,它们ka/ka/ka的吃掉了6条,小鸭子问我们,它们还可以吃几条鱼?”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2.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3.1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的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比如认识5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动手分,并做记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增多,势必会影响教学进程,在学生分的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记录的过程也不是很理想。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动手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2.3.2没有思考的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地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和思维空间里联系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充分展示思考、探索、交流活动。在群体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

2.3.3在学习中学会自己发现和反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必须要对数学要有敏锐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但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找到共通之处,让学生养成前后比较,慢慢总结的习惯。如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他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任何多位数加减能不能计算的迅速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的是否速度与正确。但大量的练习会对孩子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侧重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经验上体验数的加减过程,在游戏和动手中理解,如在9加几时不但体会算法多样化,同时适当突出“凑十法”。教学中我们先是通过动手让学生明白凑十的过程,当熟练后又慢慢总结当我们把一个加数凑十时,其实就是把另一个加数减几。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9+4=4-1这样的算式引入把表象化为图示,内化为计算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法教学外,课后的作业也不容忽视。怎样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使用了“批改+语言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给学生作业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对于学生评语式的批评和表扬。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

3.2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方法想法独特,有小数学家的风范”“你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解法这么多,下次给我教教”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3.3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的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之外,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好”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嗨!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俯下身去与孩子们交流,感受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尧城(主编)2003年《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陆丽萍(主编)200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瞿仲仪2010《开辟数学新天地》.

收稿日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