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基山辽墓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吐尔基山辽墓探析

赵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11517)

一、吐尔基山辽墓所反映的契丹葬俗

契丹族由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发展而来,到耶律阿保机建国共经历约五百年之久,关于其葬俗的记载一直甚少。据《北史﹒契丹传》载:“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之后,乃收其骨焚之。”《旧唐书·北狄传﹒契丹》中记:“其俗,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于树上,亦无服纪。”由此可知,早期处于游猎经济阶段的契丹民族并未形成筑墓入葬的习俗。

辽代建国后,随着契丹人与中原农耕民族的交往,受汉地葬俗的影响,逐渐亦坟亦墓,但仍保留了契丹民族许多古老的葬俗,如择墓靠阳,背山面水的习尚。据《辽史﹒太祖本纪》记:“夏四月乙巳,皇弟迭烈哥谋叛,事觉,知有罪当诛,预为营圹,而诸戚请免”。另《辽史﹒耶律曷鲁传》:“曷鲁是日得疾薨,年四十七。既葬,赐名其阡宴答,山曰于越峪,诏立石纪功。”

通过史料可知,辽代建国初期契丹贵族的墓葬不仅在地下建造墓室,同时在地面立石树碑,吐尔基山辽墓的发现提供了更加确切的佐证。

吐尔基山辽墓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吐尔基山东南麓山坡上,松辽平原西端,距离通辽市区直线距离50公里,面朝西辽河。这种葬俗是契丹民族“东向拜日”习俗的反映。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契丹坟墓,皆在山之东南麓”,明确记载了契丹人的坟墓为朝向东南。

吐尔基山辽墓开口位于表土层下,墓葬表面无封土堆。墓葬为石室墓,墓道位于外侧,呈长斜坡状,两壁具有明显的人为加工过的痕迹,甬道两侧墙壁上发现了残存的壁画以及契丹文字,但已无法辨认。该墓抛弃了契丹人传统的天葬、树葬方式而改用地下石室无异是筑墓入葬逐习俗的开端。

早期契丹葬俗不棺不椁,辽代大部分贵族墓葬内极少见有中原地区常见的棺椁出现。沈括《梦溪笔谈》曾记:“天圣中侍御史、知杂事章频使辽,死于虏中,虏中无棺椁,举至范阳方就殓。自后辽人常造数漆棺,以银饰之,每有使人入境,则载以随行,至今为例。”后受汉地葬俗影响,开始出现棺椁。在吐尔基山辽墓中,发现一座彩绘贴金木棺。彩棺通体呈红、黑两种颜色,上雕刻有缠枝莲牡丹、祥云、仙鹤、贴金凤凰、四周悬挂铜铃,棺首有一小门,两侧绘有两个身穿契丹服饰手持骨朵的门吏。墓内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有铜铃、铜铎、金银器、马具、漆器、玻璃器皿、以及墓主人身上的首饰、丝织品等。其中铜铃和大铜铎充斥的整个墓葬,墓主人的彩棺上、棺内都发现了铜铃,大约有170多个。除了铜铃外,还发现了铜鼓、铜钟、铜镜等以及两幅鎏金铜牌饰(带具),上刻有精美的乐舞图案,如舞蹈、吹笛、吹排箫等;金银器多为鎏金,如八棱杯、金针等;银器有盒、筷子、以及双鱼纹金花银盖碗等。此外,还出土了极为珍贵的高脚玻璃杯一件,质地细腻,手感颇轻。

二、墓主人的推测

为判断墓主人身份,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墓主人遗骸进行了人种、性别、年龄等鉴定,同时进行了三维容貌复原技术。最终得出结论,吐尔基山墓主人为女性,年龄约为35岁,身高1.59米左右,头骨特征以及DNA检测判断其为纯正的北亚蒙古人种。通过线粒DNA与耶律羽之墓的数据对比,证明其与耶律家族DNA相吻合,但仅有一组数据就推断其一定为耶律皇族的某位女性,证据链还显得很单薄。

对于墓主人的身份,主流的几种说法有:质古公主说、余卢睹姑公主说、皇室大萨满说。

(1)质古公主

质古公主说的依据,源于《辽史﹒公主表》中记:“太祖一女,名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幼为奥姑,契丹故俗。”

“奥姑”一词见于《辽史﹒公主表》“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于奥,谓之‘奥姑’。”在《说文解字》中,“奥,宛也。室之西南隅”。说明“奥”指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质古公主被奉为可以坐在宴会最尊贵位置,可见其身份的贵重。《辽史﹒国语解》亦载:“拜奧礼凡纳后,即族中选尊者一人当奧而坐,以主其礼,谓之奧姑。送后者拜而致敬,故云拜奧礼。”

“拜奥礼”是契丹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礼仪,而萨满或者巫师是在人与神之间进行沟通的一种神职人员,所以“奥姑”与“巫”有着不同职能。因此,凭借“奥姑”判断质古为墓主人有些牵强。

另据《辽史﹒公主表》中记载,“质古公主,未封而卒”,辽代册封公主一般不会超过20岁,可见质古公主死亡时不会超过20岁。同时,述律皇后为西域人,因此质古应该有着契丹人和西域人的混血血统。但是前文提到过了,经DNA以及体质人类学鉴定,墓主人年龄在35岁左右,具有纯正的北亚蒙古人血统,这显然与质古公主相差颇大,因此,质古公主是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的可能性不大。

(2)余卢睹姑公主

对于余卢睹姑公主的说法,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比较热门的说法。据《辽史》记载可知余卢睹姑因同丈夫参与叛乱,最终病死。其余并没有任何关于余卢睹姑的记载,也许余卢睹姑是被害而亡,而皇室选择了秘而不宣;也许是受到了某种政治迫害而亡但这都只是猜测,并没有完整的证据链。

(3)皇室大萨满

中国最早的“萨满”一词见于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把萨满教定义为“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因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

现代萨满的仪式中,萨满手持神鼓边舞边跳,没有神鼓不能请神;而其腰上的铃铛被认为是镇邪的符号,在跳神活动中,摇晃其身体使身上的铃铛发出响声与神鼓相和,达到驱魔镇邪的目的;神帽是萨满的重要服饰,根据等级的不同,神帽的大小和材质都有不同,是萨满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根据吐尔基山辽墓中出土的大量与当代北方萨满教相似的服饰、法器等,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萨满的身份。那么,一个什么样的神职人员能够拥有如此高等级的墓葬规格呢?

在《辽史》中,与这个条件相近,仅有一人,原名为耶律速姑,文献记载为神速姑。据《辽史﹒国语解》载:“神速姑,宗室人名,能知蛇语”。由此得出,神速姑为皇室成员。“龙锡金佩,太祖从兄铎骨札以本帐下蛇鸣,命知蛇语者神速姑解之,知蛇谓穴旁树中有金,往取之,果得金,以为带,名龙锡金。”由此可知神速姑为保卫保阿保机政权,将自然现象附上神秘色彩,她利用萨满太巫的身份和神权力量,为辽太祖的建国出力甚多。然而,破坏也不少,她也是“诸弟之乱”爆发的祸首之一。《辽史·太祖纪》记诸弟之乱:“剌葛遣其党寅底石引兵径趋行宫,焚其辎重庐帐纵兵大杀。

通过这些寥寥数语的记载,可知神速姑原为皇室宗人,同时兼有高等级的萨满身份,那么她死后墓中出现皇室所用的随葬品,显然是可以对应的。神速姑参与了太祖初年的“诸弟之乱”,这位身份尊贵的皇族成员在叛乱失败后,被抹去了一切文字记载,死后独葬于吐尔基山也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16年版

[3](南宋)楼钥:《玫瑰集﹒北行日记》

[4](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光绪三十四年刻本

[5]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辽代墓葬,考古,2004年第7期

[6]王大方,吐尔基山辽墓主人身份辨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5月第3期

[7]王大方,关于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身份的推测,东北史地,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