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作用

孙金蕾

(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付家庄医院辽宁大连116013)

【摘要】目的:对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划分60例对照组和60例试验组。两组都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一定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两组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都存在心理焦虑状态,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更高。结论:接受早期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接受早期康复锻炼的主动性进行有效提高,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进行提高。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259-02

引言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变得越来越高。因为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都是比较高的,现已发展成为对我国国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多发病和常见病。针对脑卒中患者,常常会伴有多种后遗症,如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等,脑卒中患者不但会降低甚至丧失工作能力,而且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锻炼是最佳的康复治疗方法,在病发早期阶段,通过进行持续的康复锻炼,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提高。所谓依从性,就是指针对科研实验对策或者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对策,干预对象或者患者对其的进行服从、接受的程度。

1.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来自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所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法,将以上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即60例对照组和60例试验组。其中,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人数比例为9:11,年龄范围为17~80岁;在试验组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人数比例为8:12,年龄范围为16~75岁。其中,具体的纳入标准为:第一,首次发病;第二,在生命体征平稳7d以后,患者的意识清晰,未出现失语现象;第三,通过进行相关检查,和脑卒中诊断标准是相符合的;第四,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已向患者家属进行告知。而具体的排除标准为:第一,在意识方面存有障碍问题;第二,具有精神疾病;第三,患者的肾、脑、心等器官功能不够健全。针对以上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研究比较要求。

1.2研究方法

在病情平稳2d时间以后,两组患者开始接受肢体康复训练。在患者卧位时,应对良肢位进行保持,同时接受多种训练,如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训练等。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作为主要依据,进行相应的训练,如平衡能力训练、站立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对平时活动进一步完成,包括更衣训练、洗漱训练、进食训练等。在以上训练内容完成以后,应认真进行相关记录,同时有效评价依从性。针对试验组,应在以上基础下上,将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作为主要依据,选用一定的心理干预对策,其中,心理干预对策有:

第一,社会支持疗法。作为医护工作人员,应将患者家人、亲属的配合工作做好,促使患者的亲朋好友能够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治疗进行主动配合。通过采取社会支持疗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治疗环境,促使患者对治疗和康复训练进行积极配合,以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第二,支持性心理治疗法。为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活动进行有效掌握,对患者异常情绪进行及时发现,且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疏导,促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平稳的心态对康复锻炼进行积极配合,不断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构建更为友好的病友关系,医护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倾诉进行认真倾听。

第三,持续性心理治疗法。针对患者的爱好和兴趣,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对其进行有效培养,以对患者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减缓和消除,保证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1.3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1.3.1心理状况的有效评价通过选用Zung氏SDS和SAS评价方法,以对患者入院心理状况和出院心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其中,当SAS≥50分时,表明患者心理是焦虑的;当SDS≥53分时,表明患者心理是抑郁的。

1.3.2康复锻炼依从性指标康复锻炼依从性指标,共有7项,包括水平凝视功能、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手肌力、面肌、意识、语言。以上指标评分范围为0~45分,其中:第一,31~45分,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重度缺损;第二,16~30分,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中度缺损;第三,1~15分,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出现轻度缺损;第四,0分,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是正常的。

2.研究结果

2.1SDS与SAS评分的对比

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理都是呈焦虑状态的,针对对照组,出院时仍然存在轻度焦虑心理;针对试验组,该组患者在接受一定的心理干预以后,在出院时,心理焦虑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其中,以上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SDS与SAS评分的对比

3.讨论

3.1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有效康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多种正常生理功能丧失现象,如意识模糊、失语、偏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脑卒中治疗中,早期康复锻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起到有效改善作用。只有患者进行积极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康复锻炼。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有效提高,促使患者的早期康复。

3.2脑卒中患者接受心理干预,能够对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行有效提高

除了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以外,患者还应接受一定的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有效调整,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消除,对患者功能康复的信心进行积极树立,对康复锻炼进行有效配合。通过本文深入研究后可知,试验组出院时的评分值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充分表明患者接受心理干预,能够对自身的焦虑情绪进行有效缓解。另外,通过深入分析两组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实验组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更易主动配合和接受,能够主动根据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所以脑卒中患者,一定要接受一定的心理干预,保证患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康复锻炼和指导。

4.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康复锻炼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接受早期康复锻炼的主动性进行有效提高,能够对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进行提高,进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航,聂震球,黎雪梅,焦晓燕,赖美春.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32).

[2]林蓓蕾,张振香,孙玉梅.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