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走班制模式下的高中晚自习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互联网+”助力走班制模式下的高中晚自习管理

蒋锐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100176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因其“共享、及时”等优势日益渗透到教育领域,催生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形态。在走班制的晚自习管理中如何提高高中生晚自习管理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以十一学校高三晚自习管理为例,阐述了利用“互联网+”进行走班制的晚自习管理的作用案例及可能完善提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走班制晚自习管理

晚自习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一天学习中时间相对集中且能有效总结和吸收白天知识的黄金期,在高中生自主学习时间段中至关重要。加强晚自习的管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预习未学的课程;有利于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扩大学习范围,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减少不安全因素。实践证明,组织好早晚自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保持学校良好的校风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走班制教学成为了高考改革下的新形势。走班制教学由于以教学班为基本单位,打破了常规的行政班教学,使学生不再被固定在一个教室接触固定的人群。虽然这种形式可以给与学生最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拥有“私人订制”的课程表和发展途径,但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不再是以班级为单位“齐步走”,不再有固定的班主任时刻“监视”整个班级的动向。这种明显的流动性特点使得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充满挑战,也随之引发了传统教学管理的不适。走班制晚自习管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老师少!由于缺少行政班级,没有固定的班主任对班级进行从早到晚的“保姆式”督促,晚自习的管理老师也从原来的每一个班级一个老师变成一个年级只有几个老师。这样大大减少了全体老师的管理成本,赋予老师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同时也给晚自习管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走班制模式下对晚自习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并不是所有学生的科任老师,管理老师怎样实现晚自习高效有序的管理?怎样克服走班制的管理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我们选择了能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来帮忙。

一、问卷星可以高效完成晚自习前期工作的布置

由于缺乏传统行政班级,没有班主任拿出通知单逐个统计班级里报名晚自习的情况,所以需要一个高效的平台将晚自习报名信息进行发布,并采集全年级的报名情况。而问卷星作为一个在线的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平台,无疑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晚自习项目管理组只需要将报名信息设计成海报,说明晚自习的管理规则和条件,并附上设计好的问卷星二维码,即可完成数据采集。在设计问卷星时,报名学生姓名、学生和家长联系方式,选择的晚自习教室和自习时间段等问题,统计出晚自习报名情况和所有人数。只要在海报中说明截止日期,一般一天就能完成所有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这比传统的班级管理更为有效和节约成本。

二、云平台可以及时监测学生的每日考勤

学生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身体不适或有课外班等,在走班制无班主任的情况下不知道向谁请假。若不请假,不知其去向,又会给管理自习的老师带来考勤的麻烦。如果使用云平台考勤系统,学生可以方便及时地反馈其请假原因和请假时间段。该请假信息需要同时得到家长和负责老师在服务端进行同意,才能有效。三方同意确认都是在网上操作,既简单方便又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高效及时地了解学生去向,确保学生安全。

三、微信可以提高巡查质量,实现家校沟通无阻

晚自习的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考勤,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能在遵循晚自习规则的前提条件下,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规划并执行,有效利用好自主学习时间。但总有不少自律和规划落实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适时提醒、帮助和督促。所以晚自习老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巡查,另一方面视情况而定需要与家长沟通。但由于晚自习项目组的老师并不是所有学生的科任老师,不认识所有的同学,对许多同学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项目组内设置微信群,可以在群里实时讨论某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个别化差异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概而论、僵化理论。同时有经验的老师也可以在群里讲讲自己的经验,提供给新老师学习借鉴(如下页图1-4)。如果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也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微信联系,将学生的违纪图片和情况与家长说明,让家长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动态。微信这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不仅让学习随时发生,也让家校沟通无阻。

综上可以看出,我校这种“问卷星——云平台——微信”的互联网形式证明,在走班制模式下,晚自习管理是高效、及时、有序进行的,可以为同种模式下的其他年级或友校提供参考。

反思我们的管理模式,要让“互联网+”更有效地与晚自习有机管理结合起来,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前期学生报名时,怎样实现选择教室的实时反馈。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哪些教室已经满员、哪些教室还有空缺,不至于报完名统计完才知道自己报名的教学人员过多需要调整,会给报名工作增加困难。

2.在每天的巡查过程中,有时学生需要外出取书或者找老师答疑,怎样实现像考勤的云平台系统一样进行网上统计,而不是简单地签出。简单地签出容易给有“非分之想”的学生以借口和途径找人代签或者编造缺勤的机会,从而出现不安全因素。

3.最好将签出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绑定,而不是手机上的操作。减少学生使用手机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晚自习的效率。

“互联网+”深入教育的各个方面,只要切实利用好这种工具,就会为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走班制教学管理提供动力,促进教育新改革早日成功。

图二:由于学校活动而暂时请假的同学信息沟通,利于考勤

图四:对学生名字更改的沟通,避免了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16。

[2]张雅楠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模式的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简介

蒋锐,女;1987年出生;汉;籍贯:四川宜宾;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中小学生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