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

张青云

张青云(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对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幼儿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模式

1概述

幼儿音乐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幼儿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的教学程序。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对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幼儿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2几种常用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

2.1“体验型教学”模式

“体验型教学”是指通过调动学习者情感体验、让其主动实践以实现主动学习的教学。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更深理解,体验音乐作品的美,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必要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实践活动,在主动探寻、领悟、体验中真正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在音乐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发孩子思考,鼓励并启发他们主动探究、质疑,使他们充分感受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使知识在应用中得以深化,同时在求异中获取创新能力。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当角色主体,在情境中进行个性体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实施方案:以“韵律活动——模仿小兔子”为例。培养幼儿通过听音乐用肢体语言艺术地表现小兔子的各种动态,培养音乐节奏感。发挥想象力,对小兔子的动态进行创造性表现。首先是在学会像小兔子走路伴着音乐走一走。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作为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节奏美、力度美等审美因素,并把听音乐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幼儿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其次是模仿小兔子的各种动态。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导出小兔子能做的各种事情,并和幼儿一起将小兔子分为活泼型和文静型,让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兔子的各种动态。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以“标准答案”去约束孩子,同一个练习,可有多种答案;同一首乐曲,可有多种理解。这样,让孩子在自己的独立见解中寻求新知,找出答案,找出最佳艺术表现。再次,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简笔画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态,最后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听着音乐表演自己或同伴画的动物的动态。这一阶段重点是体验参与、体验快乐。幼儿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教学中激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针对儿童是借色彩、形象、声音等来思维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即结合语言、绘画等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由此,教师必须从艺术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变成为孩子艺术生活的指导者,与孩子在充满生机和乐趣、富有个性的艺术活动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增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艺术的热爱。

2.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幼儿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其实,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幼儿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是通过音乐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幼儿从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运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为幼儿以后毕生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海格博士(Dr.LornaHeyge)有30多年教学及著作经验,并曾著作柯德音乐教材及德文幼儿音乐教材。毕业于美国依特曼音乐学院、西北大学及德国科隆大学。其在幼儿音乐教育界及专业知识方面迄今无人能比。音乐花园是幼儿感官学习的自然音乐教学法,也是蒙式教育的全人教学法。音乐花园是自美国引进的开发小朋友音乐能力的课程,世界先进的音乐教学法,自幼儿时期脑神经成长最快速的时期起,给予音乐及成长教育的训练。

2.3戈登教学法

戈登(EdwinGordon)认为儿童在一生中前五年所接受的教育,将为其后来的教育阶段形成重要的基础,在传统上,这个阶段是开始于幼儿园或是小学一年级时所接受的正式教学,若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越早形成,儿童越能受益于后来的音乐教学;音乐学习的基础形成越晚,则未来儿童将受益越少。学龄前的音乐活动方式应该是注重引导而非教学,在此早期的音乐引导阶段,家长或老师对小朋友的音乐引导过程中不能强制任何的技能。幼儿应是沉浸在自己的学习环境并且自然的吸收学习,家长或老师并不要求小朋友要合作表现出一定的反应。“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的种种表现手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的依据。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鸟叫、蛙鸣、暴风的呼啸、雨水的唰唰等等。幼儿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美妙声响的环境之中,教师要幼儿意识地引导幼儿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3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好的表演艺术、激情艺术、语言艺术;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能力;能挖掘教材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幼儿易接受的形式;熟知幼儿音乐认知的阶段发展并对音乐的特性及在教育上的应用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应对教育部所颁发各项有关幼儿音乐及艺术的课程标准有所认识,以能设计完善的音乐课程。努力营造出师生之间和谐、平等、尊重、信任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赵晶.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新思考[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