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鼻唇沟滑行肌为蒂的岛式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以鼻唇沟滑行肌为蒂的岛式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杨明

邵阳市中医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鼻唇沟滑行肌为蒂岛式皮瓣操作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患者为本研究对象,经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修复方案为前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修复方案为鼻唇沟滑行肌为蒂岛式皮瓣修复术,比对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创面Ⅰ期修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创面Ⅰ期修复率为100.00%,对照组的皮瓣成活率为86.21%,创面Ⅰ期修复率为82.76%,对应数据比较分析,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3%,数据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鼻唇沟滑行肌为蒂岛式皮瓣修复术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不仅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与创面Ⅰ期修复率,还能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外鼻肿瘤;创面修复;岛式皮瓣;成活率;修复率;并发症

外鼻肿瘤属于体表肿瘤,临床较为常见,患者需要经过外科手术将肿瘤切除,这不可避免会损伤患者皮肤软组织,影响患者外在美观度,所以在完成外鼻肿瘤切除术之后,需要通过有效方案对患者的缺损组织进行修复处理,在保证修复组织成活率,提高患者外在美观度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外鼻功能[1-2]。本次为了探讨可行性修复操作,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患者为本研究对象,以前臂皮瓣修复术、鼻唇沟滑行肌为蒂岛式皮瓣修复术展开了如下对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患者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存在外鼻肿瘤切除史;②患者了解并授权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性器质疾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③合并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或是精神疾病等;本研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经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包含18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区间为18岁-74岁,均值(38.76±2.33)岁;观察组包含19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区间为18岁-77岁,均值(39.21±2.37)岁。比对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应数据接近,即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局麻,于肿瘤距离2mm处做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然后将肿瘤组织完整切除。

对照组修复方案为前臂皮瓣修复术:参考切除肿瘤后患者组织缺损面积、形状,对修复皮瓣进行设计,围绕患者的头静脉、静脉、桡动脉提取,以设计形态为参考剥离适宜的皮瓣,深面分离长度适宜的血管蒂,同时在受区做好后断蒂准备工作,然后以皮瓣覆盖创面、缝合。

观察组修复方案为鼻唇沟滑行肌为蒂岛式皮瓣修复术:术前,对患者面部、鼻唇沟内毗动脉的分布情况进行明确,;参考切除肿瘤后患者组织缺损面积、形状,对修复皮瓣进行设计,然后沿设计线将皮肤切开,制备滑行肌蒂岛式皮瓣,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以皮下隧道将皮瓣转移,然后将创区缝合,术区常规留置引流片;术后加压处理,术后3d,对患者行低分子右旋糖昔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皮瓣成活率;②创面Ⅰ期修复率;③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受区皮肤麻木、受区肤色差以及供区瘢痕等。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期间两组患者产生的观察指标,数据记录形式以计数资料(%)为参考,统计学意义检验值设定为X2,P值<0.05时,判定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皮瓣成活率与创面Ⅰ期修复率对比

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创面Ⅰ期修复率为100.00%,对照组的皮瓣成活率为86.21%,创面Ⅰ期修复率为82.76%,对应数据比较分析,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P<0.05),详情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3%,数据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外鼻肿瘤临床治疗的难点并非切除术,而是创面修复术,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促使患者外在美观度不受损,且恢复外鼻功能,是新阶段临床思索的重点课题[3]。本次为了探讨可行性修复操作,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患者为本研究对象,以前臂皮瓣修复术、鼻唇沟滑行肌为蒂岛式皮瓣修复术展开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创面Ⅰ期修复率为100.00%,对照组的皮瓣成活率为86.21%,创面Ⅰ期修复率为82.76%,对应数据比较分析,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3%,数据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分析原因,鼻唇沟为外鼻缺损修复的主要供区,既有研究资料指出,人体鼻唇沟处真皮下血管网非常多,而且深部存在面动脉,所以表层肌肤相对而言血运丰富,因此可以作为蒂制皮瓣,成活率较好[4-5];除此之外,鼻唇沟滑行肌蒂制皮瓣无论是质地、颜色等,均接近外鼻皮肤,且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分离容易,术后也不会因牵拉等因素,导致患者外鼻功能受损,或是变形[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外鼻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鼻唇沟滑行肌为蒂岛式皮瓣修复术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不仅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与创面Ⅰ期修复率,还能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丙会,张烽,王志颐,等.鼻唇折叠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后全层缺损Ⅰ期修复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09):6-7+14.

[2]冷冰,黄威,赵崇如,等.内眦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在鼻多个亚单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2):90-92.

[3]蔡克敏,王菲,杨波,等.鼻唇沟皮瓣在外鼻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修复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4):273-275.

[4]李学新,姜震,岳建林,等.带蒂肌皮瓣及脏器瓣在咽、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8,32(1):48-52.

[5]侯俊杰,尤维涛,陈凤超,等.鼻唇沟异位皮瓣和上唇推进皮瓣在上唇缺损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9):1005-1007.

[6]付洁,李小静,宁金龙,等.应用改良鼻唇沟推进式皮瓣修复中面部体表肿瘤术后缺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7,33(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