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实践

胡超

【关键词】大堤;保护与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筑项目不断增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安全管理与保护上却呈现出发展缓慢势态。尤其是水利堤防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大堤工程规模大、难度大、周期长,相对应的,其管理与保护工作难度增加[1]。对此,加强安全管理与保护,最大限度开发大堤功能,防洪减灾,提高大堤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越发重视,并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与我国其他建筑行业相比,水利工程明显处于落后地位,工程后期管理与保护工作更是缺乏,影响了大堤工程效用发挥,抑制了我国水利事业长远发展[2]。具体来讲,我国大堤运行中,影响其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缺乏科学性

在水利工程运行,工程的管理与保护工作需要全面统筹,整合项目各个环节,并与当地实际环境相合,才能真正发挥效用。然而,在大堤管理中,安全事故的监控缺乏,忽视了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多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紧急安全管理,此种方式只能不仅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事故处理缓慢,且不能由根本上将诶绝安全隐患,管理与保护工作缺乏科学性,大堤的可靠性与寿命受到影响。

1.2、大堤工程相关人员管理与保护意识不足

受大环境影响,人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重视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水利大堤的日常管理,忽视了大堤工程的长远发展[3]。须知,工作人员对大堤的管理与保护意识直接关系着大堤工程整体质量,决定着工程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最终质量。当前,在我国诸多水利大堤工程中,相关人员对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大堤保护意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匮乏,直接影响了大堤工程的管理与保护。并且,在大堤工程建设中,部分项目经理过分追求大堤工程的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导致大堤出现紧急事故时相关人员无法快速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当地群众带来安全隐患。

1.3、水利堤防工程建设技术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

与一般水利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相比,堤防工程数量、规模等相对较大,同样,建设工艺较为复杂,为提高水利堤防工程的管理与保护,必须对配套设施要求更严格。与传统的人工操作相比,我国堤现阶段的防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没有明显区别,机械化程度进步并不大。然而,工程建设技术与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仅依靠落后的施工技术、不完备的施工设备,直接提高了大堤工程施工难度,相应的,水利大堤工程管理与保护工作更加困难。

2、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实践

2.1、完善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一种用来约束人的行为的规范,是任何事业、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条文规章。“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约束管理与保护人员的行为,保障管理工作的科学与高效,提高大堤功能与寿命。笔者认为,在大堤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应严格制定三项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以及考核制度。其中,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能够有效将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在个人身上,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分配制度的落实,将工资和工程管理与保护工作画上等号,推行多劳多得发方针,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发挥管理与保护工作效用,提高大堤工程质量;考核制度额落实,每月、每季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并以此分配绩效,升职加薪,提高工作人员间的竞争力。总之,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规章制度的完善,实现了管理工作的常态化,推动了管理与保护工作人员的效果,提高大堤的质量与寿命。

2.2、强化大堤路面的管理与养护

大堤是防洪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着防洪效率,关系着人们的人身安全,对此,加强大堤路面的管理与养护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大堤路面允许机动车辆通行,机动车辆通行时,机动车的振动以及压力极易影响大堤路面质量,继而为大堤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对此,应加强大堤路面的管理与养护,积极消除路面隐患。

社会在不断发展,大量运输车利用大堤便利条件,穿梭于大堤上,超载现象严重,大堤路面磨损现象日益增加,甚至于,大堤路面直接出现裂痕、凹陷等现象,大堤防洪能力降低,为大堤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对此,为保障大堤的防洪功能,提高大堤安全性,应加强管理大堤路面的车流量,禁止重型货车以及大客车通行,避免路面超载,保障大堤安全性。面对大堤路面存在的裂缝等缺陷,应及时修复,以此有效保障大堤路面的管理与养护。

另外,某些大堤路面经过多年通车,存现一定的沉降,大堤质量与功能受到影响。对此,为保障大堤工程质量,避免汛期来临时发生事故,相关人员应严格测定大堤路面沉降量,并每隔半年或一年测量一次,在汛期来临前,更要严格测量大堤沉降量,并依照沉降量预测大堤的安全性,适当加厚大堤路面,提高大堤工程质量。

2.3、强化大堤信息化监控,定期处理大堤隐患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建设,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因大堤规模较大,仅依靠人工进行管理不仅浪费人力,工作效率也不高。对此,加强资金投入,建设大堤安全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实施监控大堤具体情况,如:雨量水位、闸门情况。并且,信息监控系统实现了闸门启闭的远程控制,大堤信息实现了实时更新,为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保障了大堤质量。

在大堤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监控系统了解大堤具体情况,以此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大堤加固方案,及时加固大堤。在每年汛期之前,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通过数据预测大堤安全系数,并针对性进行修整,处理大堤安全隐患,保障堤防安全,提高了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效率。

3、总结

综上所述,大堤作为规模宏大、难度较高的一项防洪工程,是我国一项必不可少的水利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堤运行管理中,其的管理与保护直接关系着大堤的功能与寿命,加强管理与保护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在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因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缺乏科学性,相关人员管理与保护意识不足,工程建设落后等因素,影响了工程的管理与保护,为大河流域周围百姓带来安全隐患。对此,完善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强化大堤路面的管理与养护,强化大堤信息化监控,定期处理大堤隐患,尽最大限度的提高大堤工程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提高大堤安全性,保障水利工程功能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刘灿.安徽淮北大堤管理与保护工作实践[J].江淮水利科技,2016(6):20-21.

[2]温金明.浅析强化鹤山市西江大堤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132-132.

[3]倪国庆.提高水利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11):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