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 2

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邵文娜

邵文娜(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胆道系统分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包括肝内、肝外胆管、胆囊,以及Oddi括约肌等。胆道系统起于肝内毛细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1辅助检查

1.1B超

1.1.1优点B型超声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经济、简单、准确、可多次重复检查的特点,对胆囊结石的确诊率高达95%以上,对肝外胆管的确诊率达80%以上,是普查和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1.1.2目的了解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病变部位及大小,引导肝胆管穿刺、取石、引流。

1.1.3适应证适用于胆囊与胆管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胆囊息肉样病变,胆道畸形,胆囊癌变的诊断。

1.2X线胆道造影检查

1.2.1口服胆囊造影(OC)口服碘番酸经肠道吸收,因影响结果判断的因素较多,目前基本被B型超声取代。

1.2.2静脉胆道造影(IVC)因显影率较低,已基本被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所取代。

1.2.3腹部X线平片仅15%胆囊结石显影,故此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病情加重,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进行处理。

2.1.2缓解疼痛

(1)针对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因缓解和加重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缓解疼痛。先用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止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并评估其效果。

(2)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

2.1.3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

(1)入院即准备手术者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非手术治疗者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种类。

(2)营养不良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应给予高蛋白、高糖类、高维生素、低脂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不能经口饮食或进食不足者,可经胃肠外途径补充足够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以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况。

2.1.4并发症的预防

(1)拟行胆肠吻合术者,术前3日口服卡那霉素、甲硝唑等,术前1日晚行清洁灌肠。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2)肌内注射维生素K110mg,每日2次。纠正凝血机能障碍,应观察其疗效及有无副作用出现。

2.1.5心理护理观察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耐心倾听病人及家属的述说。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详细解释,说明手术的重要性,疾病的转归,以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在病人恢复进食前或进食量不足时,仍需从胃肠外途径补充营养素;当病人恢复进食后,应鼓励病人从清流质饮食逐步转为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低脂饮食。

2.2.2病情观察包括神志、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腹部体征及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警惕胆瘘的可能。同时应注意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和心电图等检测结果的变化。

2.2.3引流管护理

(1)妥善固定无论是腹腔引流管还是T管均应用缝线或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避免将管道固定在床上,以防病人在翻身或活动时被牵拉而脱出。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腹腔引流管或T管扭曲、折叠及受压,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质。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的量为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黏性。术后24小时引流量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日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引出胆汁量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若术后放置引流管,应注意其周围皮肤的护理。若引流管周围见胆汁样渗出物,应及时更换被胆汁浸湿的敷料,局部皮肤涂敷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刺激和损伤皮肤。

2.2.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黄疸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浓度,并遵医嘱肌注维生素K1;剪短病人指甲,防止因黄疸所致皮肤瘙痒时抓破皮肤。以温水擦洗皮肤,保持清洁。

(2)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出血的原因多由于术中结扎血管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应加强预防和观察。

(3)胆瘘的预防和护理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的征象,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3讨论

指导病人选择低脂肪、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避免肥胖。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非手术治疗及行胆囊造口术的病人,应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检查,以确定是否手术治疗和手术时机。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慢性胆囊炎病人,遵医嘱服用消炎利胆及解痉药物。若出现腹痛、发热和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带T管出院病人,应告知其留置T管引流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于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服用驱虫药,服药后注意观察大便中是否有蛔虫排出。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75.

[2]邹寿椿,胡智明,赵大建.肝内胆管结石168例不同术式疗效评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88-189.

[3]嵇阳春,周予民.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外科处理[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