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常见问题预防处理探究

/ 2

关于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常见问题预防处理探究

王寒雪

黑龙江精灵时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雨水管道改进

(一)雨水管道出水口

城市内的雨水大多通过管道就近自流排入河道,但一些城市由于受地形的限制,管道的出水口多采用淹没式,即出水口低于水体水位。由于出水口处多不设闸门,导致雨水管道下游河水回灌。另外,由于受水体水位顶托,使管道内水流速度减小,管道排水能力降低,导致汛期时城区低洼地段长时间积水,影响车辆通行和市民出行不便。

(二)雨水管道之间的连通

由于雨水管道各系统的集水时间、汇水面积均不相同,因而高峰流量不会同时发生,各系统的排水能力也就各不相同了。城市内的雨水管道往往建为几个各自独立的排水系统来排除雨水,各系统之间互不连通。为了充分发挥各个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减少地面积水时间,应采取在相邻两个系统之间的适当地点设置连通管,将雨水管道建成环状管网,以达到相互调节水量改善排水状况。

(三)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的连通

雨水管道一般埋设较浅,而污水管道埋设则较深,雨水可通过连通管流入污水管强行排走。若雨水管道内常年存在河水顶托时不适合采用此方法。在连通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时应注意连通管的埋深满足最小覆盖土厚。为防止污水回流,必要时设置闸槽。这样可最大限度地排除汛期雨水,减少地面积水。

(四)雨水口的改进

雨水口的形式主要有立篦和平篦两种。立篦不易被堵塞,但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平篦水流通畅,但易被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建议对雨水口的布置作如下改进:

1、城市雨水管道入河出水口应尽力高于或等于排放水体的设计水位,相应采取减小管道坡度、管道浅埋加固处理等措施来实现。

2、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结合道路纵断设计进行布置。

3、为保证立交排水出水口的可靠性,立交排水应采用独立的排水系统。

4、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注面积和径流量较大时,为了提高收水速度,需适当增加雨水口数量,并且最好采用线开收水井。

二、污水管道改进

(一)在污水管线出口设格栅

污水中纤维、塑料和漂浮物等大量存在,给管道的清掏和疏通维护作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抽升泵站的格栅间,每天都会拦截到大量的漂浮物。甚至一些漂浮物通过格栅进入泵房,经常造成水泵叶轮堵塞、磨损损坏现象。尽管格栅栅条的间距一再缩小,却仍有大量漂浮物进入致使产生堵塞。在些建议住宅小区或庭院的污水管道入口处设置简易拦污格栅,定期进行清理、清掏,从源头上控制漂浮物进入市政管网,以减轻市政管网维护管理的工作量。

(二)在检查井井底设置沉淀池

污水中的沉积物在管道内水流速度慢、水流量小时会发生沉淀,造成管道淤积堵塞、通水不畅,而管道的疏通工作又费时费力。针对传统的检查井做法,建议将其井底改为沉淀式,井底下宙0-50厘米。这样污水中的沉积物多数会沉积在检查井中,不至于流入下游管段。定期清掏检查井的沉积物可减少管道维护作业的工作量。

(三)在检查井内设置闸槽

污水干管中的流量和流速均较大,有的检查井内的水位较高,管道维护作业或户线污水管接头时,需要将管道内的水位降低或断流。为了方便维护作业,建议在污水干管的管道交汇处检查井、转弯处检查井吉直线段的每隔一定距离的检查井内根据需要设置闸槽,通过闸槽的开闭控制水流,便于维护作业。

(四)污水管道内的水深问题

泵站按最高控制水位抽升是保证管道内设计水深的关键。保证管道内设计水深的方法靠抽升泵的抽升最高控制水位,也就是充满度水位。现实生活中,多数地区污水泵站的抽升考虑到减少水泵的起启次数、节约电费或是人为因素等,并不开启足够数量的水泵,不按最高控制水位抽升,导致整个管网处于满水状态,超过了设计充满度,甚至有的检查井内的水位接近路面。一方面,由于检查井内水位较稿,也使得户线支管接头施工无法进行。第二,使管道内的流速减小,管道内容易淤积堵塞。第三,由于集水池内水位超过了设计最高水位,使格栅起不到拦污的作用,大量的漂浮物涌入泵房造成水泵叶轮堵塞、磨损损坏。如果抽升及时则可减轻维护作业量反之则要增加,甚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五)关于污水排放总量与污水处理率问题

受历史、资金、政策的影响,仍有大量的未经处理的污水要直排水体,造成水污染。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达不到100%。污水处理率是考核各级政府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一基重要指标。确定污水处理率不仅要考虑污水收集率的问题,而且污水排水放总量难以统计,一般是采用给水量乘以系数来确定,因此污水处理率是一个较难作出准确统计的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污水管网可能延伸不到某些偏远郊区,不是所有的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污水都能收集到污水管网,所以,污水处理率应当以污水管网能服务到的区域的排水总量来计算而不是按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污水排放总量。有待解决的问题:

1、重要解决污水排放总量中在污水处理率范围以外、尚未得到处理的污水集中排放与污染水体问题。

2、加快污水管网的建设步伐,做好雨水、污水分流改造以及污水截流工作,使污水均能收集进入管网。

3、可在城市河道水体或污水处理厂出水品的下游集中设置排放口,利用流动的河水对其进行稀释,用用水体的自净作用降低污染浓度。

三、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常见问题的防治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因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危害措施主要有: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2、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3、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美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

(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因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2、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救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3、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

(三)检查井变形、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其防治措施有: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偏差不要太大。

四、总结

在当前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排水系统是整个城市承载运转的重要基础,并且其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体城市排水功能的实现。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做好给排水管道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通病防治能力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矗

参考文献:

[1]李梅.探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质量通病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2]刘磊.浅析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质量通病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0)

[3]叶伟章.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门窗,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