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对策分析

谭学文

谭学文

湘潭县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对策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发生中药调剂差错病例127例,回顾性分析造成中药调剂差错的影响因素,针对其发生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127例中药调剂常见差错中,药物漏配差错率最高,占45.67%(58/127),其次为药物配错29.12%(37/127),规格错误15.75%(20/127),药物多配7.09%(9/127),出现配伍禁忌2.36%(3/127)。结论:中药调剂工作责任重大,只有积极分析调剂差错原因,并采取合理预防对策,才能有效避免调剂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调剂;差错;对策

中药调剂是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将中药按照配方原则与程序进行准确调配,注明用量与用法后交给患者的药物调剂过程。作为一项专业操作技术,其包含审方、计价及调配等多个程序,这就要求调剂不仅需要具备准确识别中药处方能力,还要对其进行准确调配,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调剂差错,则会直接影响药效发挥,甚至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因此,保证中药调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由于中药调配工作量较大,占整个药剂科工作量50%以上,在调配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2]。为此,本研究就我院127例调剂差错病例展开分析,并针对其常见差错提出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发生中药调剂差错病例127例,其中男72例,女5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1.47±6.82)岁。

1.2方法

对出现中药调剂常见差错的127例病例进行归类总结,分析造成调剂常见差错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对策,以降低调剂差错率。差错以复核人员所发现的为准,不包括配方人员通过自检纠正的错误;核对人员需采用Excel表格对调剂差错进行分类登记。常见差错分类:药物配错、药物漏配、药物多配、规格错误、出现配伍禁忌。差错率计算方法:(差错例数/总病例数)×100%=差错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病例出现药物配错、药物漏配、药物多配、药物多配、配伍禁忌的差错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药调剂常见差错率统计

通过对中药调剂常见差错率统计发现,药物漏配差错率最高,占45.67%,其次为药物配错、药物漏配、药物多配,差错率分别为29.13%、15.75%、7.09%,出现配伍禁忌差错率最低,为2.36%,详见表1。

3讨论

3.1差错原因分析

从表1统计结果可看出,药物漏配是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发生率最高的差错种类,漏配药物多为另需处理的中药及体积较膨松的饮片,尽管配方人员在药物调剂时能够按照处方顺序进行调配,但对于一些体积膨松饮片或另需包装的中药,考虑到其需要称重或另行包装,一般会放到最后调配,或者先放置一旁,因此极易造成药物遗漏现象发生[3]。药物配错发生率仅次于漏配,主要是相近药名配错和生熟误用,如炙甘草配成生甘草、杏仁配成桃仁等,也有一些相似中药别名、俗名配错情况发生,如破布子与破故纸等,药物配错对患者危害最严重,熟练掌握中药俗名与别名尤为重要。规格错误主要是由于个别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因药品规格交代模糊、字迹不清等原因,或配方人员忽视处方注脚,仅凭个人经验按照常规处方规格调配而出现的差错。药物多配包括少剂配多剂,如将3剂配成5剂,三、四贴配成七贴等,或者将处方上没有出现的饮片配进,从而造成药物浪费[4]。少数医师开处方时会出现配伍禁忌,如将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丁香与郁金同用等,配方人员此时若对配伍禁忌缺乏了解,盲目按处方进行调配,易导致配伍禁忌发生[5]。

3.2预防对策

针对造成调剂差错的原因,本研究制定出如下几点预防对策:(1)规范调剂工作流程。明确各项调配工艺标准流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进行调配,执行双人核实发放制度,处方收到后先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方,仔细查看药名、用法、用量及剂量是否正确,是否有配伍禁忌等,配方人员调配后由核对人员进行复核,核对时需严格审查饮片质量、规格等是否符合要求,毒性药、贵重药是否经妥善处理等,如发现调剂不当应及时给予纠正,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包装和签字。(2)加强药师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同时积极参与业务培训与业务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加强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并在实战中积极经验,不断提高处方审核能力。(3)建立合理奖惩制度。采用优秀奖励策略,对工作岗位表现突出,差错发生率较低的调配人员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水平,同时对出现调配失误的病例进行记录,从多方面分析导致调配失误的原因,严防差错发生。(4)注意劳逸结合。由于中药调剂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时间集中,调配人员易出现疲劳,无形中增加了差错发生风险,因此工作时应注意劳逸结合,可在调配药物高峰期多安排一些调配人员,减轻其工作压力,使其保持精力充沛。

3.3总结

在中药调剂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差错率是每位药师与医师的责任,只有医师开出合理规范的处方,药师正确调配药物,并积极采取差错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减少调剂差错,为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悦葵,黄德坤.中药调剂的常见差错和对策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9):191-191.

[2]褚英.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5):123-126.

[3]韩月娇.常见中药调剂中的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心理医生,2016,22(5):94-94.

[4]赵志华.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常见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5):362-363.

[5]谭超,刘贵娟,何芳.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6,25(2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