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在“培优扶差”中如何充分发挥优生的“导学”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小学高年级数学在“培优扶差”中如何充分发挥优生的“导学”作用

曾影

贵州省大方县第二小学5516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培优扶差中如何发挥优生的导学作用呢,以下便是我提出的几点方法,希望能对广大的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培优扶差优生的导学作用

“培优扶差”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根据目前学生们学习情况两极分化较严重的现状下实施的一个让优生来辅助差生,来引导差生学习的一个教学模式,对于解决学生们学习结果差异大的问题来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下,差生可以很好地在优生的带领下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激发自己努力表现的荣誉心,但是在如今的“培优扶差”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充分发挥优生的导学作用,以至于这个方法发挥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要想这一方法发挥其真正的效果,优生的导学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利用小组,发挥优生的聪明才智

小组学习是一个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模式,在班级内根据各种综合能力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每个组内进行合理的分配,让组内良好的达成优生带差生的良好作用,让每个小组内的差生通过好的学生的带动作用很好地将自己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从而充分地发挥“培优扶差”中优生的带动作用。进行良好的分组,首先需要对班级内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然后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优、中、差几个层次,然后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等级分布均匀,既有好的优生,又有中等生,又有差生,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差生遇到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组内向优生进行请教,而一些中等的学生也可以在优生的帮助下更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们提出一些讨论题让大家讨论的时候,优生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不仅可以起到有效的引导的作用,帮助整个组内进行思路的引导,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分析思路,还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组内的合作效率。比如在学习求几分之几的时候,我给学生们留了一个小组讨论题,一本书一共有30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天看了全书的五分之二,书还剩多少页?这一个讨论题对于差生来说,一个人可能很难独自完成,那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优生便可以很好地对差生进行一些有利的指导,然后对于这些难题差生们在优生的不断帮助练习之下,便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搭建舞台,让优生有良好的展示的舞台

要想让优生对于差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教师就要给这些优生一个很好的进行展示的舞台,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没有很好的效果,一部分人是因为思维能力比较弱,对于一些难题很难进行理解,但是很多学生是因为对于数学的学习由于高难度的题型所以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从而失去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经常给这些优生一个适当的表现的舞台,让这些优生在优秀的表现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其他学生在这些优生的优秀表现中看到解决数学难题的趣味性和满足感,从而重新提起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在优生的这种表现中也可以充分地让一些在学习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同学对这些优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借鉴,从而不断地改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题,所以我在教学这一部分的时候,经常给学生们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大家进行展示,比如这样一道题:一共有5个油桶,桶里装有同样量的油,然后从每一个桶中分别倒出8千克的油倒进一个空罐中,那么5个桶的油正好是油罐里的油的二倍,请问原来每个桶里有多少油?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演讲,然后让学生们看一看那些学的好的学生是从什么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从而让其他的学生得以学习,这样就能在“培优扶差”中很好地发挥优生的作用了。

三、对优生进行培训

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是优秀的,有可能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好,但是他不善于教别人,也只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进行思考,这样的学生在小学数学阶段是大有人在的。还有的学生比较内向或是不善于跟别人沟通,在组织能力方面也比较差,那么这些优生尽管学习成绩很好,却不能很好地去帮助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想在“培优扶差”中让这些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还要对这些优生进行特定的培训或是训练,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培训中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带动作用,让这些优生能有效地将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的长处进行很好的发挥,为班级做贡献,逐渐通过这些优生的带动缩小班级内的两极分化。比如教师就可以在特定的一些问题讨论中很好地培养这些优生们的组织能力和带动作用,让优生们在不断的组织训练中提高自己,从而带动更多的人。

总之,要在“培优扶差”中良好的发挥优生的引导作用,不仅要对班级内进行良好的合理的分组,还要不断地对于一些优生进行组织方面的培训,只有这些优生有了良好的组织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学习中带动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何邵琴《关于数学教育中“培优扶差”工作的思考》.学术期刊,2013年,第97期。

[2]袁学强《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培优转差》.学术期刊,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