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信息与标识系统简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电厂信息与标识系统简述

肖维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265116)

摘要:通过调研国内多家核电厂,阐述当前核电厂信息系统和标识系统构建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信息系统标识

电厂信息系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说,是对电厂系统及设备分类与编码的统称,适用于电厂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广义上说是对电厂所有信息对象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总称,是包括人、财、物等信息进行分类和编码的一个完整体系。电厂信息系统就是将信息分类及编码的理论和原理应用到电厂领域,对电厂信息化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狭义概念上的信息系统。

狭义信息系统以设备为主体,其基础为设备编码。而设备编码体系发展近30年,可以说体系比较完善,不乏有德国电厂标识系统KKS、法国电力公司EDF设备编码系统、美国能源工业标识系统EIIS等多套体系。其中最为典型、应用最广的编码体系为KKS,国内多家核电厂均借用此种编码方式,如田湾核电,秦山二厂等。

通过对比国内多家核电厂设备编码体系,可以看出国内编码系统总的原则都是基本一致的,均是按照分层的原则,将电厂成千上万个设备逐层分解,最后落实到设备和部件。一般第1层表示机组单元或公用系统编号;第2层是“系统单元”;第3层是“设备单元”;第4层是“元件”(或“备件”)单元。各层又由一定的关键码和(或)数字组成,各层的字母代码分别定义,数字编号一般按在过程中所处顺序的原则或按一定的方向编号,以便于查找。

依据这样的原则,每个电厂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特有(或通用)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库以设备编码为核心,关联了运行、维修、资产等多领域信息,并逐步拓展、衍生出设备健康状况、设备维修情况、运行隔离、资产管理等应用。这些应用通过调取数据库中相关信息,管理人员便能够获取隔离、维修状态、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以达到对设备状态的了解。这样管理的优势很明显:

1可以保证同类设备信息的一致性,能够实现信息快速交换、传递和共享,充分发挥各应用系统中信息资源的作用。

2为电力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制定和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及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使电力系统各级企业信息系统高效率运行、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

3可以避免信息重复录入,避免不同应用系统间对同一信息有着不同的编码,真正实现系统间信息共享。

当然,由于数据的采集和录入需要人机交互,加之一般电厂数据量都很大,信息系统维护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偏差,主要体现在:

1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无关联;设备启停开关等状态都能够在控制系统中体现,是最快得到设备状态的途径。但一般由于控制系统相对独立,不与其他数据系统关联,因此信息系统数据需要人为录入,因此存在一定延时,甚至可能出现偏差;

2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全行业统一编码体系,使得电力系统及其电厂之间在生产管理和系统联络上产生一些问题。因此,在国内各电厂内,信息系统管理都是相对封闭,这给信息共享带来很大的困难。

信息系统带来最大的便利就是方便管理,但是只有信息系统没有标识系统,设备的管理只能进行“半步”。信息系统与标识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设备标识作为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纽带,是设备管理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设备标识承载着信息系统中的部分信息,“启下”即设备标识设备身份的一个象征。因此,没有标识系统,信息系统也只能是数据上的管理,不能将其数据与现场设备连接起来。而没有信息系统,标识系统也只能作为表象,不能进行管理。

设备标识在各个电厂都有不同的形式,下表列出国内一些核电厂的所使用的标识形式:

不难看出,纵使标识种类千差万别,但安装方式以及材质都大同小异,通过对各家电厂调研,发现各家电厂设备标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设备标识需要定期更换。虽然电厂各处环境不同,标识的使用寿命也就不尽相同,但再好的工艺也有褪色、损坏的时候。在对上述电厂调研过程总,更换设备标识的频率短达3年,长达5年。因此如何延长标识的使用寿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而课题关键在于标识的材质选择;

2不可达设备标识安装难,识别难。对于每个电厂来说,总有一些设计上存在的不可达的设备,这类设备很容易因为不重要而被忽视。而且对于管理上也是十分头疼的事情。因为这类标识安装难度很大,且即便安装标识也很难被人识别。由于设备没有明显标识系统,设备的管理就很容易遗漏或误执行。

在电子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电厂信息系统和标识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电厂的日常工作中。而在信息系统和标识系统面临的共性问题上,寻找一条科技化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如电子标识、智能芯片。通过纯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人为的误差,还能够延长标识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电力信息化的基础_电厂标识系统.江永,展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