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腹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张建波

张建波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广东广州510175)

【摘要】目的探讨CT技术在腹部创伤诊断时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间收治腹部创伤病例5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予以螺旋CT平扫后增强扫描,其扫描范围由隔顶至肾下极,需重点进行肠道以及腹膜后腔观察的病例行全腹扫描。其中41例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其他9例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并将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治疗的41例病例中,与CT诊断结果相吻合的为38例患者,CT诊断准确率达到92.68%。结论采用CT扫描技术对腹部创伤疾病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腹部创伤CT扫描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028-02

腹部创伤一类较为常见的临床创伤疾病,约占创伤总体的0.4%-4.2%,患者死亡率较高,达到总创伤死亡率的10%左右。而且,判断闭合性腹部创伤是否存在内脏损伤在临床诊断上始终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一旦误诊后果将极为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正确诊断腹部创伤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CT扫描技术进行病情诊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诊断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间收治腹部创伤病例5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为8-79岁,平均年龄31.6岁。创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9例,钝器击打伤4例,锐器伤6例,摔跌伤4例。患者就诊时间在lh-4d之间,其中46例在受伤后24h内来我院就诊。

1.2诊断方法

设备使用东芝(ToshibaAquilion16)螺旋CT机进行扫描,层间距为7mm,层厚为7mm,入选病例均采取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设定为隔顶至肾下极区域,对需重点进行肠道以及腹膜后腔观察的病例行全腹扫描。其中41例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其他9例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并将治疗结果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经诊断,50例入选病例中,肝损伤者为12例,脾损伤者为20例,肾挫裂伤者为5例,胰腺损伤者为2例,横隔损伤者为2例,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者为1例,胆道损伤者为3例,膀胱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者为2例,仅腹腔少量积血而未见脏器损伤者为2例。且入选病例中31例属头胸腹、脊柱、四肢或者腹内脏器多发伤。

入选病例中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者为41例,其结果同CT诊断结果相比,符合者为38例,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2.68%,二者诊断结果不符的3例病例中,多为多发伤及血管损伤。

经治疗及治疗后6个月-1年的随访,行手术治疗的41例及内科保守治疗的9例患者中,2例因头胸腹部多发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得以治愈,且预后良好。

3.讨论

腹部创伤多属急性创伤疾病,其主要类型包括:肝损伤、肾损伤、脾损伤、肠道损伤及膀胱损伤等,部分可出现多发伤及血管损伤[1],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容易因失血过多而导致休克,不利于病情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腹部创伤的临床症状将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极为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腹部创伤的及时确诊显得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应迅速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早展开对症治疗,从而尽快改善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螺旋CT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腹部创伤的诊断率,降低了误诊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信号线及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连接运动的X射线管等同金属环、探测器滑动电刷等相互导联起来,使球管及探测器摆脱电缆的长度限制,能够沿着人体的长轴进行连续的匀速旋转运转,而扫描床同时以匀速跟随递进,扫描轨迹整体呈螺旋形,能够快速且不间断地完成体积扫描过程。与传统的CT扫描不同,螺旋CT无需经过启动、加速、均速、取样、减速、停止等过程,能够进行连续的旋转扫描,扫描床也能够匀速前进后退,从而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且螺旋CT扫描是围绕人体进行螺旋式的数据采集,不仅仅限于人体的某一层面,不仅高速,而且能够取得三维数据,大大增加了采集灵活度及信息内容[2]。同时,螺旋CT的分辨力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所需扫描的人体器官和结构,使医师更加清楚地观察病变情况,全面清查受伤脏器及组织,且能够在20s之内完成扫描,诊断速度极快,从而能够实现迅速准确地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提高治愈率。

为了能够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应力求扫描范围全面,通常情况下,设定为上达膈顶及肺底区域、下到双肾下极的胸腹联合扫描的效果最为理想。然而,通过临床实践发现,CT扫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属多发伤及血管损伤的病例,CT检查效果往往不够理想[3]。在本次研究中,手术结果与CT扫描结果不符的3例病例中,均为头胸腹、脊柱、四肢或者腹内脏器多发伤及血管损伤,与上述结论相吻合。

本次研究中,经检查存在2例肝内出血,1例肾实质内出血,以及3例脾实质内或脾包膜下出血,在平扫时显示呈高密度,然而当增强扫描后,因周围组织受到强化后反而被掩盖无法观察到,由此可见若单纯依靠平扫或增强扫描,容易造成漏诊。而腹腔内出血往往继发于腹腔内器官损伤或者血管损伤,也可见发生于腹腔后腔。若腹腔内观察到有中等量以上的积血,通常可视为存在腹腔内脏器损伤的重要指征,此类出血位通常存在于损伤脏器的附近,且往往形成凝血。若在腹膜后腔发现有大量出血,且合并肾伤,应考虑存在腹主动脉或者其他血管的损伤。因此,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采取在CT平扫的基础上予以增强扫描,二者相结合以防出现漏诊,影响对症治疗,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此外,采用CT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应当注意下列三个原则:首先,患者受伤后生命体征应确保稳定;其次,若采取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无法确诊损伤情况时可采取CT诊断;第三,若临床治疗过程中无法全面收集病史的患者应采取CT诊断。

综上所述,CT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腹部创伤诊断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腹部创伤的位置及类型,提供全面可靠的治疗依据,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晶.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2(8):74-83.

[2]吴尚红.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10(12):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