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

许昌

重庆川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煤矿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的生产涉及到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技术非常复杂,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本文针对煤矿工程作业的特点,提出几点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建议,以便于相关部门在实践中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煤矿项目;风险管控;隐患治理

引言

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地进行生产,使管理层更好的了解施工状况,在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基建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究,深度挖掘技术管理的内涵,以便于更好地提高煤矿施工技术。

1、煤矿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定义。在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充满了来自自然的、人为(技术)的风险。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作风险度或危险性,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风险,按其引发事故原因要素分为人因风险、物固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人因风险,例如失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等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的风险。物因风险,例如设备、设施、工具、器械、能量等物质因素(缺陷、故障、隐患)引发事故的风险。环境风险,如环境条件不良、异常等因素引发事故的风险。管理风险,例如制度缺失、责任不明、规章不健全、监督不力、培训不到位、证照不全等因素导致事故的风险。风险,按其程度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风险辨识的范围:井上下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重点对煤矿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风险评估的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格雷厄姆-金尼法),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编制工作,并建立了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定期检查方面,管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负责人每周组织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2、煤矿安全生产要点

2.1加强安全风险测评

安全是生产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煤矿等高危行业来说,相关单位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测评机构才能对其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最为全面的测评。安全管理部门要能够与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衔接,对其中涉及到的危险操作进行最大限度的把控,以便于在生产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安全隐患,发挥安全风险测评的整体效用。煤矿井下的环境非常的潮湿,机电设备一旦见水,就会发生短路的现象,因此,对于机电设备的密封性必须进行控制,一旦发生问题就要及时的断开电路,避免发生漏电现象。一般来说,大多数机电设备都需要离地,这样才能保证机电设备与水隔开。

2.2强化制度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工作人员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有据可依,将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在很多煤矿的现场作业中,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于安全设施的建设并不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也不了解相应的知识,使安全生产成为一纸空谈。一方面,在进行煤矿地下作业的时候,需要对各种生产工具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相关设备能够符合生产的标准,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生产工具本身的问题带来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对于相应的安全设备也要能够进行检查,在工作人员进行地下作业之前,保证其已佩戴相应的安全设施,安全管理部门必须起到应有的提醒义务。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能够与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各个部门进行生产时的安全意识,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最为适宜的安全生产规划。

2.3坚持树立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理念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煤矿可以改变形象成为安全的行业。“干煤矿肯定要死人”的事故不可避免论,已在实践中被击倒。坚持树立先进理念,不断追求安全生产的高标准、零死亡,更加重视研究总结事故教训并及时转化为法规标准的规定条文,密切围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推进煤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坚决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向好的目标。

2.4大力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

条件好、系统简单、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重科技强装备、用工少素质高待遇好、劳动生产效率高、守法规讲诚信等是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这与国家煤矿安监局近年提出的“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要求完全契合。因此,要坚持推进我国煤炭生产的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灾害重、条件差、技术工艺落后的煤矿,不安全的煤矿不能运营。在“四化”建设方面,要瞄准实现100%的采掘作业机械化和运输连续化,大力推进应用大功率、高强度、高能力、高可靠性的重型采掘和运输等装备,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动远程控制、地面监控等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增加智能化投入,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减少井下用工。

2.5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国内目前煤矿井下职工收入与其他工业行业相比并无优势,与矿工的劳动条件、时间付出等极不相称,若收入不提高、劳动条件不改善,煤矿招工难的困扰将愈来愈严重,提高职工素质将更趋困难。一方面要坚持从业人学历的高要求,倒逼煤矿企业以较高工资待遇招录合格人员;同时提高“四化”水平,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提升职业认同感,保证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煤矿从业人员培训和教育培养投入,坐实培训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位置。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守法诚信教育,注重实操实训,强化岗位技能和应急能力培训,做到真培训、真提高、真合格。严格对矿长等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发证,借鉴美国做法,研究对班组长的培训考核及取证管理工作,研究主要作业岗位培训考核标准,扩大工人持证上岗要求范围,鼓励和逐步创造条件实现工人一专多能、一人多证,让多面手的技术工人成为煤矿职工的大多数。

2.6促进技术管理改革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机电设备层出不穷。在进行机电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也要能够积极引进外来的管理理念,大胆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方案。首先,在机电技术使用初期,就需要按照施工的情况和要求,对技术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预防,并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技术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实行最优化的技术管理方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煤矿工程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的保证方案的可实用性,也要尽可能的减少成本输出,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另外,在进行机电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电力分流的问题,这也是整个煤矿机电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方面需要对整体机电设备进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和国家的相应标准进行实施,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所有的设备进行重复查验,及时解决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技术管理和安全防范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牵扯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在目前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实行精准化的管理依旧非常困难。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起到应有的重视,并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以便于更好的进行煤矿生产作业。

参考文献

[1]贺嘉玉.G矿井建设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

[2]都基安.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警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