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科室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何雪梅

绵阳四〇四医院何雪梅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安全;治疗安全小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ZM

静脉输液室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给药途径,在治疗疾病以及抢救病患的工作中均发挥着积极作用[1]。目前临床的输液率有所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同时因繁重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极易疲惫,导致为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差错。因输液治疗耗时较长,输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3],例如静脉炎、感染、药液外渗等。为此,系统、规范的静脉输液治疗可确保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同时起着避免并发症的作用。本科室在2017年7月~2019年1月之间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获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患者321例作为参照组,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患者患者325例作为观察组,参照组患者男174例,女147例,年龄18~69岁,平均(52.14±7.34)岁。观察组患者男176例,女149例,年龄18~72岁,平均(53.41±7.16)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建立静脉治疗安全小组:由科室护士长选择小组成员,成员需有本科学历,工作经验≥5年,护理人员自身护理水平需娴熟,学习能力较强。

(2)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含理论、实操知识以及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改善科室输液治疗的质量。

(3)由静脉治疗安全小组成员轮岗,其负责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以及方式,将输液顺序进行合理的排序,保证输液管道通畅,输液管的固定规规范,在每项操作后均需签字。同时详细记录静脉留置针、PICC管以及CVC导管的使用、穿刺部皮肤情况、导管使用时间以及导管内是否存在回血现象。在每月末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静脉输液质量。

(4)小组责任,对日常输液治疗中所遭遇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科室内输液工具进行正确的选择,并做好输液用具的维护以及质量的监督。与药剂科联系紧密,与药剂师交流相关用药知识。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对每天的输液环节进行总结,持续完善输液质量。

(5)小组的管理,小组实行三级管理,由护士长管理组长,再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小组成员需遵从组长的指示,在组长的领头下展开护理工作,发挥各组员的职责,更全面、系统的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管理。

(6)根据小组成员的排班,轮流去院外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水平。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静脉炎、穿刺错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药物不良反应、液体外渗)。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以75~65分为分界,以上为满意,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例数-不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

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后,发生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情况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例,%)

组别例数静脉炎穿刺错误药液外渗药物不良反应CRBSI参照组32151(15.89)18(5.61)57(17.76)36(11.21)23(7.17)观察组32518(5.54)1(0.31)3(0.92)7(2.15)2(0.62)χ2-5.5994.89016.7456.5845.731P-0.0180.0270.0000.0100.017

2.2满意度

在小组建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对(例,%)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参照组32112815835286(89.10)观察组32517813710315(96.92)χ2----4.703P----0.030

3讨论

临床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输液率高达75%左右[4],输液治疗目前已然成为普遍的治疗方式。随着输液率的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着增加,极易造成输液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但会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还可能出现医患纠纷。而护理部对输液安全的制度过于流程化,未进行严格的监察[5],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较高。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后,发生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情况显著降低,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输液安全小组对科室进行规范、系统的培训,增强输液工作的规范,降低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小组成员对每天的输液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完善静脉治疗的质量。

综上所述,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降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金玉,杨洁,周颖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40-1244.

[2]李艳红,刘慧,敬文波等.PDCA循环在减少静脉输液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6,34(4):86-88.

[3]朱小丽,贺艳君,隋琦等.精密过滤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在静疗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9):1292-1294.

[4]程彩萍,刘晓芬,李华兴等.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80-181.

[5]王乔凤,荣丽,杨雯等.标准化方案在静脉输液专科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20):92-95.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