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

胡新春

中煤集团新集二矿安徽省淮南市232000

摘要:在中国,煤矿开发多为地下作业,受煤尘、火水、瓦斯等多种灾害的影响,井下安全问题频发。在几大煤矿生产灾害中,煤尘、瓦斯及火灾是最为严重的灾害,可能会给整个矿井安全带来威胁,“一通三防”正是针对这类安全问题所展开的工作。在煤矿作业中,“一通三防”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这一工作也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当前“一通三防”安全问题,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机制,分析煤矿安全问题,有利于及时制定有效安全措施,是提高煤矿矿井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状况;模糊综合评价;

前言:一通三防安全评价系统就是从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矿井的安全状况,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以消除和减少危险,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一、一通三防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1.一通三防的重要性。“一通三防”主要针对矿井作业中容易发生的三类重大灾害所展开的工作,其中的“一通”所指代的主要为矿井通风,“三防”指的主要为对瓦斯、粉尘和水的防治。在煤矿生产中,如果要保障其安全性,做好矿井通风是最基础的工作。矿井通风的方式通常为局扇通风,在矿井进风巷道中安装局扇及其启动装置,且安装位置需根据规定严格选定,确保局扇与回风流间保持恰当的风速和风量,提升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与抗灾性。煤矿事故中,很多都源于瓦斯爆炸,防治瓦斯事故成为煤矿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煤矿生产施工过程中工人需携带瓦斯便携仪,安装甲烷传感器。瓦斯防治与管理需要与瓦斯预测、防治等技术结合开展,才能更好地预防瓦斯问题。在矿井作业中,粉尘是难以避免的,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如吸入过量致工作人员窒息死亡及煤尘爆炸等。进入矿井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尘罩;在矿井内铺设防尘管道,建立健全粉尘预防与防治体系。除瓦斯与粉尘防治外,火灾防治也是“一通三防”的重要内容。矿井不比陆面,不仅空气不畅,且狭窄闭塞,很容易发生火灾。下井应严格禁止携带易燃物,发生火灾时应及时灭火,同时预留避火路线,做好人群安全疏散工作等。通过开展这一工作,不仅有利于保障煤矿安全;还可以促进提升煤矿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同时可以通过对三大类灾害的防治,进一步规范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操作,提升工作效率。

2.一通三防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一通三防”工作中,还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a)部分煤矿企业不够重视煤矿“一通三防”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很多煤矿企业在招工上不再着眼于固定员工,而是大量招收农民工与合同工等。这些人员在操作技能方面多不够专业,同时比较缺乏安全意识,加之煤矿企业对员工缺乏全面的培训,导致很多员工不够重视“一通三防”工作。有些煤矿企业管理层人员认为“一通三防”工作不仅耗费财力,同时耗费人力,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并没有太大影响。不少人在煤矿施工中,不遵守“一通三防”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导致“一通三防”工作效率较低,煤矿安全隐患上升;b)部分煤矿企业矿井人员缺乏技术性。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煤矿开采生产技术方面中国还比较落后,尤其安全管理技术也比较落后,部分煤矿企业矿井人员在“一通三防”工作的开展中缺乏技术性,制约“一通三防”工作的效率与煤矿生产安全性。由于“一通三防”安全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较多,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采用模糊评价法将各个单因素分层,分别计算权重,确定隶属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系统中涉及的因素体现出来,最客观地展现单因素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

二、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

1.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根据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度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评价的基本步骤是:①建立综合评价因素集,即将影响综合评价的各种因素作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②确定各因素权重。在评价工作中,由于各因素的重要性不同,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各因素权重的模糊集;③建立综合评价集。将评价者对评价事物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组成集合,可以用字母、评语或等级表示;④对单因素进行模糊评价,获得评价矩阵。确定各因素对各评判等级的隶属度,用模糊集表示,建立矩阵;⑤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了单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后,通过模糊变换建立综合评价模型;⑥确定评价系统得分。通过相应因素的级分和模糊向量计算出系统总得分;⑦评价安全状况。根据评价系统总得分评价出系统安全状况。

2.“一通三防”安全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评价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影响评价的精确度和结构。一个优良的“一通三防”评价标准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矿井中“一通三防”的基本状况,所以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好关于“一通三防”的所有因素。建立的主要原则是:①系统性。矿井的一通三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评价指标和功能必须服从一通三防安全评价的整体目标和功能;②科学性。评价指标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由理论知识分析获得,而不是凭人的主观判断,保证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矿井一通三防的真实状况,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③可行性。设计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数据收集是否方便,科技水平是否达到,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一通三防工作的改进;④结合性。在进行多指标评价时,要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3.“一通三防”各层次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要想科学合理地评价“一通三防”工作的安全性,就必须确定能够确切反应“一通三防”实际状况的安全指标,进而建立评价标准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一通三防”中的安全因素按照某些特征重新分析,将这些因素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最高层、若干中间层和最底层的分析结构,分别为:①目标层A:总系统的安全可靠性;②准则层B:通风、防尘、防火、防瓦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③指标层C,共包含7个指标;④方案层指标。与此同时,各目标层所对应的指标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确认。可在对层次进行分析后,在充分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两两比较法将各层次包含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按适合的标度定量化,“一通三防”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在进行综合模糊评判时,整个综合评判能否进行的关键就是单因素对应各评判等级的隶属度的确定。在模糊数学理论中,确定隶属度的方法有很多,结合实际经验并根据《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等安全法规,一般采用的是正规简单模糊集隶属函数的构造方法。

结束语:在评价过程中,不能解决评价信息重复来的问题。因为整个评价系统较为复杂,设计因素较多,所以在最初确定层次评价指标时,可能会出现评价因素之间相关程度较大而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的现象,进而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在进行模糊评价时,一定要注意对单因素的筛选,不要重复,也不要遗漏与评价相关的单因素。

参考文献:

[1]韩龙,袁树杰,朱成涛.淮南地区某煤矿安全现状模糊综合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8(6):87-89.

[2]李马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中“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25):26.

[3]宁战杰.煤矿一通三防工作中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究[J].科学导报,2016(z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