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卢璟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心辖区管理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PG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PG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极好,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49-02

引言

糖尿病患者一般面临着身心双重考验、以及折磨,在治疗中,很多患者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因此不配合治疗。有些患者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我辖区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特对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经临床观察发现,其应用效果极好。具体的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心辖区管理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均已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年龄在35~80岁,平均年龄(51.23±4.85)岁;男58例,女42例。对照组年龄在35~80岁,平均年龄(50.69±4.69)岁;男55例,女4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无精神系列疾病,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研究对象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并同意参与调查。

1.2方法

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以及饮食注意事项等。100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定期举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讲座,为了达到共情的效果,可以请护理效果比较好的患者分享自己的历程,帮助其他患者树立抵抗病魔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以及配合度[1]。

1.2.2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要为患者及其家属宣讲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通过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来提升患者治疗的勇气。此外,对于患者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要耐心解答[2]。

1.2.3形成心理支持体系。向患者家属讲解心理鼓励的重要作用,让患者家属多在言语上鼓励患者,行动上陪伴患者[3]。

焦虑、抑郁情况评判标准:利用HAMA评分、HAMD量表来记录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数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当分数越低,说明患者心理越正常,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负面情绪越大。

1.3观察指标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以后,主要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空腹血糖(FPG)进行记录。焦虑、抑郁情况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中,采用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对计量进行检验,使用P值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PG没有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PG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2.2焦虑、抑郁情况(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难治愈的特点,而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患者一般需要通过药物、以及饮食来控制病情。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希望得到兼顾身心的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干预不仅结合了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安全。我辖区经过对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PG没有明显差异;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PG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马擎.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4):155-157.

[2]刘凤玲.心理护理联合运动指导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9):157-158.

[3]蔡丽丽.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1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