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保肝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门瑞仙

门瑞仙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肿瘤结核专科医院山西大同037003)

【摘要】目的:分析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采用保肝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2018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患者共有3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562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可将其广泛推广。

【关键词】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保肝药物;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79-02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也被称为药物性肝病,指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因为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自身结构的原因,促使人体耐受性或者敏感性降低而引发的肝脏损伤[1]。通常情况下,放化疗药物很容易损害患者的肝脏功能与结构,常见的包括脂肪组织转化、肝脏细胞坏死、变性等,会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存以及治疗持续性[2]。为了改善患者预后与肝功能,本研究在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治疗中联合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4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标准:自愿参与;不存在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禁忌;确诊为恶性肿瘤;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不愿参与;中途退出;伴随严重感染、胆道疾病以及其他胰腺炎;入组前3个月内采用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的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其他病因性肝损伤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4岁~85岁,平均年龄(62.35±6.35)岁,共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宫颈癌、胃癌、肺癌患者分别有12例、6例、4例、5例、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岁~86岁,平均年龄(42.98±5.19)岁,平均病程(4.56±1.03)年,共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宫颈癌、胃癌、肺癌患者分别有13例、5例、5例、5例、12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单独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在25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465mg多烯磷脂酰胆碱(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84),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天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25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8g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67),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4周治疗。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异常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未发生任何变化,则为无效;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降低25%~50%,异常体征与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则为减轻;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降低50%以上,异常体征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则为有效;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异常体征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则为显效。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

肝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临床疗效相关数据行卡方检验,以χ2表示,肝功能相关指标行t检验,以(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治疗,观察组显效、有效患者共有3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5626,P<0.05,见表1。

2.2肝功能对比

两组治疗前TBIL、ALT、AST水平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因为在细胞和组织中,化疗药物的识别度不高,所以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同时对人体正常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造成损伤[3]。肝脏是人体代谢与分解药物的主要器官,化疗过程中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伤,严重情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脂肪组织浸润、胆汁堵塞以及肝脏细胞坏死等肝功能损害现象,促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两种肝保护药物,本研究中,观察组显效、有效患者共有3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χ2=12.562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单独用药相比,在此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联合用药效果更加理想。究其原因,多烯磷脂酰胆碱属于一种大豆提取物,能将损害肝脏细胞膜的修复能力提高,对肝脏细胞流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有效维持,将肝脏转氨酶活性激活,促使细胞中的线粒体酶组织延缓,对肝脏合成、肝脏组织再生进行有效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则是人体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三肽结构,包括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三个部分,能对细胞生物功能进行有效维持。因为该药物结构中有活性基团羟基存在,所以能促使组织结构与氧化反应远离,对局部蛋白酶活性进行有效保证。除此之外,该药物羟基该可以通过结合亲电子自由基或者毒性物质,进而排出。联合以上两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利于改善肝功能状态,促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相关性药物肝损害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虎军,高莉萍.3种常用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3):94-97.

[2]曹智丽,张文双,王维,etal.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7,39(3):334-336.

[3]翁国武,刘真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0):1185-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