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 1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荣春艳

荣春艳(吉林省通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吉林通化134200)

抑郁症是危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涉及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精神运动迟缓或激惹、丧失自尊和自卑,或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甚至有自杀意念等,常与其他疾病并存。如心脏病、癔症、脑卒中等疾病发生抑郁症的比例较高,因此充分认识此病,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特别是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2008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筛选出合并抑郁症病人共52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出院后随诊护理3~6个月。

1.2病例选择(1)入院前临床症状明显,以情感障碍为主,(2)智力正常,有一定文化基础,(3)有相对稳定的生活或工作环境,(4)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1.3主要临床症状

1.3.1抑郁心境:表现抑郁、悲伤、缺乏幽默感、情绪低下、沮丧和低落

1.3.2快感缺失:感到兴趣缺失或愉快不起来

1.3.3疲劳感:精力不足、虚弱、头痛和躯体疼痛

1.3.4睡眠障碍:分入睡没有困难,几小时即醒,醒后不能入睡和入睡困难并伴有焦虑两种。

1.3.5躯体不适:头痛,颈、背痛,咽喉肿胀,反酸,胃部烧灼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排便困难,视力模糊等。

1.3.6无价值感、自责感或内疚感

2护理

2.1病人心态评估通过观察及与病人交谈,发现病人存在悲观抑郁情绪,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不足或疲惫感,对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不关心,认为对症状的改善帮助不大,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

2.2主要病因及影响因素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有生物源性和心理性两种。生物学性因素包括:(1)遗传因素,(2)生理紊乱;心理因素包括:(1)家庭因素:主要指人格及其形成,特别是儿童教养的结果,(2)社会影响:涉及社会和文化因素,贫困,隔离等,此外应激也是抑郁症的一个因素。

2.3护理措施实施

2.3.1护理人员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与病人交流,引导病人朝着正确的思维模式发展,对出院病人,利用电话进行随诊,通过倾听其倾诉,针对原因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病人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有利因素,增强恢复健康心态的信心。

2.3.2主要措施:(1)通过与患者交谈,纠正患者对生活境迁及抑郁的思维方式;(2)经常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以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3)着眼于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激发患者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珍惜生命;(4)与爱好绘画、书法、舞蹈、音乐、戏剧等方面的患者进行交流使其恢复兴趣感。

2.3.3精神护理:鼓励病人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良好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2)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结果

52例患者中,痊愈36例,占70%,好转8例,占15%,预后不理想8例,占15%。从结果中看出,通过对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时有效的采取对应措施,效果满意。一部分病例效果不理想,主要为重度患者,我们认为,对这部分病人应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并长期坚持心理护理,以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