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丧葬舞蹈音乐的特点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哈尼族丧葬舞蹈音乐的特点探析

陈萍

陈萍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舞蹈学院650000

摘要:哈尼族在进行大型丧葬祭祀时所表现出来的舞蹈和音乐形式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变,最终保留较为完整同时也是最具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内容。二者不仅有着悠久的演变历史,同时也是哈尼族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针对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哈尼族,扇子舞,丧葬音乐,艺术内涵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哈尼族丧葬礼俗--扇

子舞考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ZDX256

序言

在红河两岸崇山峻岭间,一排排蘑菇状的屋子里,哈尼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他们关于自己的丧葬文化和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信仰和表达方式,他们在人去世后采用“以娱治丧”的大型祭祀活动,从而安抚死者的灵魂,祈祷过往的祖先能够庇护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而进行舞蹈,扇子舞是这一祭祀活动的重要环节。

一、扇子舞的历史渊源及表现形式

扇子舞是哈尼族舞蹈表现形式之一。它最早起源于朝鲜族传统巫俗,在后来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的一种舞蹈形式,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哈尼族扇子舞,舞者需双手持羽扇,身穿白色衣服,动作模仿白鸟飞翔姿态,传达一种宁静,自由,回归田野的生活理念。哈尼族扇子舞动作优美轻柔,节奏鲜明,一拍一个动作,随着鼓点节奏略有停顿。在进行扇子舞的舞蹈时,妇女一般身穿无领右襟上衣,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胸前和裤脚皆享有复杂花纹。除了华美的舞蹈服饰外,随着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跳扇子舞所用的扇子也由最初的棕树叶制作的棕扇演变为纸扇,最终演变为现在的绸扇,过往漫长历史时期中详细的扇子样式已无从考证。

哈尼族扇子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祭祀舞蹈,将对于死亡的理解融入到本族人民的舞蹈形式中来,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一直流传到现在,是哈尼族在进行大型隆重的丧葬活动“莫搓搓”葬礼上最为重要的舞蹈形式,这与哈尼族对于死亡的原始信仰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哈尼族的文明中,祖辈时代先民坚信“灵魂不死”哈尼族对于死亡的理解一直在扇子舞得以体现,他们认为人死了虽然肉身消逝,但灵魂不灭,所以就应该用最高兴的舞蹈方式将死者的灵魂送到他最应该去的地方,并祈祷逝者可以保佑永远延续下去。

二、哈尼族丧葬音乐的历史演变和表演形式

哈尼族有许多丧葬礼仪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在细节上有不同的差别,而且对于丧葬礼仪历史起源的时间上限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界定,最广为流传和历史文献记载的传说表明,哈尼族的丧葬仪式最早起源于哈尼族的对于动物行为习惯的观察,受林中猴子会埋葬死去的同伴的行为启发,并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演变,最终有了表达形式多样,艺术内涵丰富的丧葬礼仪。哈尼族曾在历史上尝试过诸如水葬、火葬、水葬等多种形式的丧葬仪式,后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死亡理解中死者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才有了今天普遍木棺土葬的习俗。哈尼族将出生、嫁娶、死亡这三件事看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与传统社会观念中亲人失去,众亲朋好友极度悲伤难过的心情不同,哈尼族将死亡看作是人生旅途中最后一件大喜之事,并为死者举办大型祭祀活动,期间哈尼人有哭有笑,并有对应的丧葬音乐和舞蹈,期盼死者能够回到历代先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在那里生活美好并获得应有的名分,同时祈祷后世子孙后代能够繁荣昌盛。

哈尼族丧葬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数人共同点燃引爆土炮的表现形式,也有二胡、笛子、三弦、唢呐等多种乐器合奏的表演形式,也有娱乐性的歌曲演唱,齐唱、独唱、男女生混合唱,坐唱、站唱、跪唱、边走边哭、扶棺唱、边跳舞边歌唱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哈尼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本族民都很少跟外界进行接触,这些众多的表演形式虽然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演变,但至今仍有不少丧葬音乐表演形式的基本特征得以保留。

在丧葬音乐的表演过程中,对于表演者的服饰、道具以及乐器均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服饰上,对于远近不同的亲属关系其服装特点均有较大的差异。乐器中则包含了用途广泛的竹筒、木雀、鼓、三弦、扎毕、棕扇、二胡、笛子、唢呐等众多民族乐器。木雀象征着死者的灵魂,可以向鸟儿一样畅通无阻的飞到历代祖先居住的地方,这既是表演者的手持乐器,同样也是舞蹈者的伴奏乐器。哈尼族传统音乐的类别及应用场合是丰富多彩的,丧葬音乐是应用于特定场合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其作为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广为流传,一些民间歌手和表演艺人根据这个特殊的祭祀活动,为了使所办喜事更具娱乐性,同时也是为了充实自身习俗文化的内容,以严肃的态度给它戴上了形式多样的音乐名称。

三、扇子舞和丧葬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哈尼族大型祭祀活动丧葬音乐的演奏上有让人悲伤的传统音乐类别的演唱,同时也有民间歌手和表演艺人对于山歌和情歌的演唱,这一举动虽然不被现代人的世俗观念所理解,而在这一特定环境下这种歌唱形式对于哈尼族人自身却有着内在深刻的含义。首先,亲人离世,家人和亲朋好友悲痛哭泣,但人死不能复生,哀莫大于心死,倘若家人面对亲人的离世哭的太过伤心,导致亲人生病,影响身体健康也是得不偿失,因此歌手就用自己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山歌来缓解悲痛的气氛,让人们能够更快的从亲人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哈尼族丧葬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听,是哈尼族人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宝藏。而与丧葬音乐占据同等地位的扇子舞,模仿鸟的姿态通过扇子舞进行舞蹈姿态和手法上的变化同样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扇子舞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哈尼族美不胜收的舞蹈风格。

四、结语

哈尼族扇子舞和丧葬音乐的表现形式,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中不仅历史悠久,最具特色,同时也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保留较为完整的承载着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哈尼族大型丧葬活动中丧葬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变历史是了解其民族历史、社会风俗、经济发展以及音乐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其扇子舞等舞蹈形式对于哈尼族人民来说不仅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研究哈尼族民族习俗、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不可多得的研究史料。

参考文献:

[1]杨知勇.云南少数民族生葬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23-24

[2]赵泽洪.浅谈丧葬习俗的价值观.[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17-18

[3]何作庆.哈尼族丧葬习俗中的人际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