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2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陈旭佳赵晓燕

屏山县环境监测站

【摘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也是实施环境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重要依据,将这一工作深入地贯彻和落实,对于环境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水平。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引言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监测的作用日益突出,提高监测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能够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在新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大力发展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水平,将是环境管理走向公开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1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意义

环境监测指的是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科学的监测技术对环境进行监视测定,以了解环境的真实状况,进而选择相应的方法,并制定管理方案,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依据。环境监测的目的就是检验环境质量如何,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做到能够及时保护环境。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则是关乎环境监测站的核心,也是贯穿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可以说,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不仅局限在使监测结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也为环保事业增添了多重保障。随着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提高、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发展并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体系文件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才能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发挥环境监测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有作用,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环境保护具体举措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监测质量控制首先需要建立监测质量体系,各级监测站都必须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起符合自身要求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精准性和完整性,必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完整地对监测工作的各环节加以规范。制定监测方案、采集样品以及做原始记录并对其开展分析检测时,都应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工作,科学、规范。还要积极开展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2.2建立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

(1)完善监测技术体系,首先是要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并对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及时跟踪。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中,同时随着新的监测领域和监测因子的不断延伸,旧有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现有的环境监测需求。因此,大力加强前沿科技的研究,对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及时跟踪,对环境监测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对仪器准入制度进行实时监测,这是监测依据可靠的有力保障。实时监测仪器准入制度,主要是因为在当前市场上,部分新仪器在刚刚投入的时候,存在监测方法和相关规程缺乏以及其他不完善的问题。基于此,应及时参照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管理模式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将准入和技术审定制度明确建立起来。

2.3建立监控指标管理体系

现阶段下,环境监测系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还在初步阶段,严重影响了质量监测和控制活动的开展。我们应广泛开展技术研发和探讨,加快脚步建立针对不同监测范围、监测技术、监测内容、质量等级等的有效控制途径,并有效利用上述途径,同时完善质量控制审核体系。

2.4环境监测人才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于环境监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如果环境监测人员的能力不够,水平有限,那么无论怎么加强这方面的发展都是于事无补的。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不断的掌握新的技术,使得环境监测中实际的需要能够运用更好的技术来解决。要建立相关的培训基地,让技术人员能够得到定期的培训学习。此外,还要加强培训的考核,对于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的考核要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令其重新培训;若再不合格,应考虑该环境监测人员的留用问题。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3.1树立质量控制目标意识

应树立质量控制目标和环境监测控制指标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意识,确立合适的有效的环境质量控制措施和环境质量控制指标,并针对不同监测范围、监测技术、监测内容和工作条件下的环境监测活动,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进行监控。

3.2强化监测过程的质控

应在监测方法的开设与建立和巩固中,重点强调质量控制措施的严格标准化要求,建立一条非经验主义的,不过分依赖样品而进行监测的新思路,强化关键控制点和对终了结果控制的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技术的体系和团队。同时,应不断深入研发和探索新的监测控制技术和手段。

3.3注重质量活动策划

针对当前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质控在策划性方面相对薄弱的现象分析,应强调大力推广质量控制和监测的活动工作,并建立具体细致的质量监测控制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建立按照项目或任务实施管理的模式,改变责任不明的管理状况,明确质量控制中对各个数据类别的统计方法,实现环境监测控制数据与质量分析结果同步报送同步审核,并定期实施定量考核。

3.4合理布置环境监测点

环境监测对监测点位布置的要求较高,根据环境监测对象以及监测的要求不同,需要合理的确定监测点位布置的数量和频率,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环境监测所得出的数据有代表性,因此,在布点设置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采取正确的技术方法。在选择监测点位布置的时候既要考虑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点位的区域环境,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强的功能区设立,保证监测后的数据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可对比性。

3.5控制采样的质量

现场采样测试阶段可能引起的误差值会对整个监测数据和采样信息质量误差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可以从实施采样的质量策划、保证、控制、改进和监督五个方面提高采样质量。其中,质量策划,就是要为环境监测的采样合理的做好前期规划和方案设计;质量保证就是要做好监测仪器质量的设备保证以及其他相关物品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就是要做好环境监测相关设备仪器故障的及时排除和校对;质量改进就是通过监测人员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采样的能力和水平;质量监督就是对采样进行监督,以监督来促质量的提升。

3.6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也称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每年进行标准参考样品的测定,找出误差来源。对于出现的错误,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并进行数据备案处理。通过质量控制图可以起到这种监测的仲裁作用。质量控制图法常用于空白试验值控制、准确度控制、精密度控制等多种实验室质量控制,它们的做法相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环境监测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不断的研究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方法和措施,从完善技术、到加强工作人员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为我国人民造福,为推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而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玉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4,(5):7-8.

[2]杜燃利.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138.

[3]罗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4,(11):8-9.

[4]祝晟.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