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药调剂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分析

郑艳芳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第一人民医院药械科甘肃陇南746599)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剂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药调剂中出现问题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药质量、处方、调配过程和人员等方面分析影响调剂质量的问题,针对每类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原因分别为:中药质量问题15例,调剂过程问题25例,处方问题15例,人员调配失误5例。结论: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较多,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加强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综合素质等是预防和减少中药调剂常见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药调剂;常见问题;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256-02

中药调剂是根据中医师的处方,调剂人员将中药饮片进行准确调配,涉及到中药采购、验收、保管、炮制、养护、煎药、调配及临床药学服务等方面,最终将调剂好的药物交给患者[1]。调剂人员既要符合临床医师的处方意图,又要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或错误的配方或用药,做到调配的准确无误。近年来在中医临床方面出现了“病准方对药不灵”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中药的形象和信誉[2]。调剂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且责任重大的工作。本研究对我院中药调剂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出现中药调剂问题60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5.23±12.82)岁。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药质量、处方、调配过程和人员等方面分析影响调剂质量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

2.结果

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原因分别为:中药质量问题15例,调剂过程问题25例,处方问题15例,人员调配失误5例。

3.讨论

3.1中药调剂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由于中药饮片种类繁多,采收、加工、贮存保管不当,极易出现虫蛀、发霉,加上目前农药物的广泛使用,许多中药药材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质量。中药饮品无保质期,常常仅用“陈货”和“新货”进行区分,而且中药掺伪现象严重,药品质量难以保证[3]。我院出现的15例中药质量问题,均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养护,导致中药饮片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2)处方因素:处方录入过程中医生不认真,出现药品录入有误等现象,例如:10g录入为110g,五味子录入为五倍子等,影响中药疗效的同时,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调剂过程中,由于审方人员中药知识匮乏,处方把关不严,盲目猜测,不与处方医生联系,造成调配不准确。一些医师处方不规范,如某些药物剂量超出药典规定剂量,特殊处理药材不做说明,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未注明等;处方书写潦草,易使一些药物名称相似的药品看错、发错,导致审方的难度和工作量增加。我院出现的15例处方问题是由于部分医生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差等,处方中有配伍禁忌现象出现,而调剂人员又审核不严格造成。

(3)调配因素:发药交代不详细,如煎药顺序,煎药器皿,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等,汤剂疗效直接受到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某些调配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对配伍禁忌等应知事项不了解。中药称量中由于调剂人员多凭借个人经验,靠目测、手感等进行剂量分配,使得中药剂量误差偏大,从而影响患者临床疗效。在进行配方操作时,经常发生饮片撒落台面、地面的现象,饮片浪费严重。部分调剂人员操作过程中忽略处方脚注,未进行标示,患者仅按照常规方法煎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4]。我院中药调剂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调配问题,说明该类问题在中药调剂中属于常见问题,调剂人员应重视其重要性。

(4)人员因素:调剂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操作不规范,例如:药品称量不准确、相互配合不佳,导致发生漏配、重配现象。药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未经系统学习,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调配失误现象。我院出现5例人员调配失误问题,说明还需加强相关人员调配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人员责任心。

3.2预防对策

(1)提高中药饮品质量:加强业务培训,保管人员要定期进行贮藏养护实施培训,改善中药饮片贮藏养护条件,提高贮藏保管意识,加强对中药饮片全方位的监管。

(2)保证处方规范性:对处方录入人员统一组织培训,采取奖惩措施等对录入行为进行监管,提高其规范意识,保证处方录入的准确性,以减少或避免发生安全隐患。要求医生统一使用药典饮片名称开具处方,保证处方严谨,尽量避免为患者开具药房内缺乏的药品规格,杜绝配伍禁忌现象和超常处方发生。

(3)规范调剂人员操作:对中药剂量准确称重,严格审核处方,遵守“四查十对”进行处方调配,审核处方剂量是否合适,检查是否有特殊处理的药品并进行特殊标记后调配[5]。调剂人员完成操作后,复核人员进行严格复核后方可进行发药。

(4)提高调剂人员业务素质及责任意识:组织培训班,专业讲座等,加强专业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过实施奖惩措施强化责任意识。

除上述几种常见问题外,中药调剂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女性调剂人员手上涂抹护肤品带入药品中等。因此,我们应针对出现的不同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较多,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加强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综合素质等是预防和减少中药调剂常见问题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文娟.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196-197.

[2]水江宜.医院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1):89+91.

[3]褚英.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5):123-126.

[4]施惠埙.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6):137-138.

[5]郑春玉.中药调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