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感悟

徐果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生态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师生共同构建的气氛中实现互教互学、迁移应用,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满足,生态课堂建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也为课程教学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全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发展,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以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网络等方式和手段,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生态课堂,是学生发展、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实行动态差异化教学管理

学生是整个生态课堂系统的主体。他们情况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厚薄不一,兴趣千差万别,对知识的感悟能力高低不同。这很像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播种蔬菜有早有晚,菜苗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在管理中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差别化管理。同样道理,初中学生物理成绩和基础也是因人而异,所以不能采用一个模式进行管理,必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多元化、层次化教学。同时,学生的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还应根据学生的变动不断调整教学和管理步骤,进行动态化教学,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知识,获取更多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当然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进步进行动态化教学管理,所以应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动态化教学、安排任务及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必须有效。以往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生“学”,往往是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低效的。而教学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学,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需求着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发展,以学生学的状态来衡量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多重的对话形式

对话教学要求教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通过创设多重对话形式架设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桥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建构知识的主体。运用学生的想法并将其作为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知识建构的观点强调,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与复杂性,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对教师与班级的其他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教师只有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才能充满智慧。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师来说容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对于学生来说许多知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探究式合作学习方法是学习物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内部员之间应该相互适应,能够协调发展,然后扩展到各个小组之间的协调和适应,从而形成学生的整体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物理是一门知识相对综合的学科,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保证生态课堂的有序进行,全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声现象》的教学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对声音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师安排学生讨论“声音”,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章节知识的讨论中,使大家快速地融合到一起。

三、用互动教学增强课堂活力

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需要充足的活水和能量来保障生物的健康快速成长。要保证初中物理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引入生活素材,设计体现学生生活的教学课堂,争取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中生成知识、提高能力。一个良好的初中物理生态课堂离不开学生、教师的互动,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生物个体,相互影响最大。只有教师和学生都能进行心灵沟通,意见互换、思想碰撞,才能实现知识的链式增加和能力的快速全面发展,教学相长。优质的教学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即课堂不是教师一人在耕耘,而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天地。

四、调适课堂人际关系的功能

要想学生喜欢物理,首先得设法让学生自发地喜欢你、亲近你.良好的情感交流,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需要.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对某一学科、知识、问题的学习是否有了一种真切的成功体验,会引起心理上不同的感受和影响.实践中也发现,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乐于接近老师,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存在一种隔膜,课上课下躲着老师.在课堂上,教师因地位优越易产生权威心理和自我中心倾向,而学生易产生服从、焦虑甚至恐慌心理.如此形成的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壁垒深严、泾渭分明的紧张气氛,只能压抑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思想顾虑和心理障碍,抑制了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接受,表现在课堂参与意识的极端淡漠,与合格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南辕北辙.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物理演示实验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实践中,笔者常常有意识地邀请部分学生协助演示.例如,在“光的折射”演示实验中,教师负责激光笔发光传播方向的控制,在讲清要求后,加水和制造烟雾环境由学生上台帮助完成,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方式――即教师做、讲,学生看、听的单向信息交流模式.操作简单,没有危险性的实验,如有关光学、力学等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针对每一点成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变单向信息交流模式为双向信息交流模式.参与演示实验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体意识得以增强.每位同学都处在信息场中,感到老师没有忘记他们,自己是物理课堂的一员,彼此启发激励,积极性相互感染,师生距离拉近了,教学气氛自然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获得了较好满足.这种良好情绪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力,提高了智力活动水平.事实证明,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入手,注重调适课堂人际关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潜能学生”的能力提高比较快.只要我们注意培养这种融洽的课堂情感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物理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7).

[2]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