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装配与制造科技人才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汽车装配与制造科技人才培养探究

蒋轲蔡自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产量急剧增加,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需将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接轨,这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专业人才、怎么样实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汽车装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人民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日新月异,并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部门。目前为止,我国已跃居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头号大国,迅猛的汽车产业发展意味着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满足这一市场需求,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专业应时需而设,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汽车应用型人才。

1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依据及指导理念

作为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人才培养模式是开展教学实践、教学评估的基本标准与依据。为积极倡导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号召精神,在形成实践性系统化教学体系的目标前提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严格依据职业表尊,构建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中,深化专业基本理论的教学,确保学员较高的教育层次,进而为其持续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2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课程设置

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基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专业技能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三个方面。

在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四项原则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当前国情和学校办学条件的课程体系,为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的良好运行搭建了必须的框架。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汽车制造装配行业发展需求,应以该专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应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托汽车市场,寻求与更多的企业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以能力为主线,借助学校和企业两大力量,在学习领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平台上,锻炼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全程贯穿为特色的具有“工学结合,校中厂、厂中校、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与适用教学内容的设计,促进“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2.2校企合作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强化实践教学,是各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者、专家所思索的关键问题。“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实习、岗位实训是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是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汽车制造工艺与装配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等一系列要素的重要手段。“1.5+1+0.5”教学模式是指将高职教育分为四部分进行,即前三个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进行校内实训,第四、五学期到与我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汽车制造厂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训,在企业中设立厂中校,一边参加实践,一边学习专业技能及培养企业各部门衔接、合作所需的管理才能。具体事宜包括:

(1)企业培训。半工半读学生于7月底到汽车制造企业报道,参加企业规章制度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培训合格证书(为与学院学分制挂钩,可将其作为学生学分),为期一个月。

(2)专业课程学习。根据学院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半工半读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3)专业课程学习及评定成绩依照学院校历及周数,专业课程采用同步教学和模块教学的方式,专业考查课成绩评定由学生上课出勤、作业、理论测验三部分组成。专业考试课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上课出勤、作业、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评定由学生参加学院期末统一考试,考试地点安排在奇瑞大学,并由任课教师完成试卷批改及成绩登统。第六个学期为全实习期,学生以一名合格的准员工为汽车制造企业服务,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负责评定。如果学生在这期间表现良好,企业可以颁发助学金以资鼓励。毕业后,通过学生与汽车制造企业协商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直接实现就业,就业率较高。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制造业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系统多层次、多规格教育办学模式的要求,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实行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1.5+1+0.5”模式教学的改革方案势在必行。

2.3探索趣味性的技能培训

由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本身的理科性质,在其实践运行中强调理论的掌握,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讲其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而趣味性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应用的特定需求,灵活的为学员创设出趣味性的问题的情境,将有助于学习者自主探索问题的提示,穿插于问题情境的各个细节中,从而设计出学习与现实情况较为接近的情境教学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通过具体的现场教学,利用较为直观的教具、成熟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模拟虚拟现实技术来创设出高仿真性探索情境,让学员在自主动手解决真实性的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在教师。实施高校质量工程,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师资结构矛盾突出,师资队伍老化现象严重,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师资引进困难,流失严重。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师资培养与培训的经费投入,鼓励支持教师进修、攻读硕博士学位,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也为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高校要不断凝炼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准确规划学校的发展定位,不断学习同类院校的先进经验,并且从自身的办学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身办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结束语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汽车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又要加强对课程环节、实训环节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成立.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04.

[2]胡新林,刘苏兵.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铜仁学院学报,2013(4):145.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