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张建平

张建平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锦界第一小学719319

数学知识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会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不仅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要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学会学习。那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实践活动走进数学课堂,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强化生活实践,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而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了、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而要让学生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生活中的诸多事情是有待于我们利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不能比拟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学生在校外从事活动的类似形式进行教学,即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作为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天生好动的特点,从学生平时的生活或已有的知识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动手,以动启思,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从而被数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探究,进而在操作实践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究热情,自主获取知识。例如教学生比较图形多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摆学具,让学生先找出同样多的部分,然后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很快就能得出谁比谁多,多几个。通过这样的操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经历学习过程,从而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合作实践,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生生互动是数学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中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和关键因素,才能激活并用活教材,为课堂互动铺设道路。要做到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认真解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各自的学习习惯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分组学习。如:个性强的学生要与个性比较随和,善于协调的学生分在一组;兴趣、爱好基本相同,交往比较密切的学生分在一组;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而且每个小组成员内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应该有,以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在一些问题上还可以帮助他们解答疑惑、掌握知识,起到小教师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分组,不仅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调性、参与性,而且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可以起到榜样和带动作用,不仅能使其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达到提高学生相互交流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知识参加数学趣味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课外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溶化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中“打折销售”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请每个小组编一道应用题,过了两天,我读着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欣喜不已。有的学生这样编的:某小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4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0%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学生编的题目很多,而且都各具特色。通过这样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打折销售”这类应用题,更主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实践服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数学教学要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