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

张秋霞

河南省济源市克井卫生院459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入我院收治80例患者,分为黄芪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中药黄芪)与常规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黄芪药理探讨。结果:黄芪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黄芪药理复杂,临床应用中可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应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黄芪;药理作用;临床效果

黄芪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中药之一,其性甘,微温,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等作用,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可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便血等气虚血亏之证[1]。近年来关于黄芪的药理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发现黄芪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较为广泛,无论单一黄芪药物还是复方制剂,均可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本文为进一步探讨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选入80例患者完成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7.5-2019.1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此8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气虚血亏辩证,其中糖尿病2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4例,肿瘤疾病23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黄芪组及常规组,各40例,黄芪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39.64±4.36岁,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40.01±4.31岁,组间基线数据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黄芪组则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黄芪注射液,药物由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33020179,30ml/此,静脉滴注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d。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黄芪组治疗有效率为97.5%,治疗无效1例、有效13例、显效26例,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77.5%,治疗无效9例、有效14例、显效17例,黄芪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x2=18.286,P=0.001)。

3.讨论

3.1黄芪的药理作用

3.1.1提高机体免疫力

黄芪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加多核细胞数量,此外,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可调节淋巴细胞各个亚群比例,对其它免疫调节具有增强作用[3]。

3.1.2抗衰老作用

黄芪可抑制机体自由基生成,清除过剩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防止自由基对细胞过氧化作用,此外,黄芪总黄酮通过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保护生物膜。

3.1.3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黄芪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病菌、病毒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3.1.4血糖调节作用

黄芪多糖可提高肝脏内质网应激作用,降低其损伤,促进信号蛋白合成,增强糖原合成需要的各种酶活性,因而可调节糖代谢紊乱及体脂代谢紊乱。

3.1.5抗癌效果

黄芪内多种有效成分可抑制毒素B1引发的癌变,提高机体环磷酰胺抗癌活性,具有较强抗癌作用[4]。

3.1.6保护泌尿系统作用

黄芪可清除自由基并控制患者血压,对机体肾脏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并具有利尿效果,可减缓肾小球内膜病理变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改善患者肾脏血管内皮功能。

3.1.7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

黄芪具备血压调节作用,可促使患者周围血管扩张,改善心功能,并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搏量,此外,黄芪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炎症递质水平,延缓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3.1.8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黄企可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机体器官血液供给,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效果。

3.1.9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

黄芪可对磷酸二脂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增加患者血小板含量,继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3.2临床效果

黄芪的临床应用较多,在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有应用,在多名学者的研究中均指出利用中药黄芪进行治疗较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而在本次研究中对80例符合气虚血亏的病例给予黄芪治疗,对比单一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表明黄芪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黄芪药理作用复杂,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中,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桂芬.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6):153-154.

[2]胡睿婷.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06-207.

[3]林红强,杨娜,王涵,等.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8):45-47.

[4]蔡小玲,白燕青,徐倩.黄芪防治应激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1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