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马星丽

马星丽(晋中市卫生学校山西晋中03062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092-02

女性生殖系统与其它系统密不可分,许多疾病或病理情况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产科护理关系到母子双方的安危与生命,妇科疾病护理常涉及个人隐私。因此,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学会尊重和关心患者。将专业课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载体,通过目标教学的具体实施,挖掘教材德育功能,寓德于教,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

1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1目的性原则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及医疗服务文化品质。

1.2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发掘德育内容,针对专业内容制定渗透计划,适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1.3主体性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自觉地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通过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深刻领会德育内涵。

1.4自律性原则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应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教化学生。

2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1德育渗透的特点

2.1.1分散性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必须和所授内容关联;德育渗透的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也是处于零散的、随机的状态。这种分散性的特点,加大了德育渗透工作的难度,在方法、形式、内容安排上,可根据自身特点,与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灵活应变。

2.1.2附属性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以专业知识的教学为载体,是对专业知识在德育上的提示、提升和提炼;同时德育渗透的过程也受制于教学过程,以专业教学为主,结合实例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2德育渗透的方法

2.2.1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开展职业道德知识的系列讲座或培训、不同专业教师间相互听课和交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经验、资深教师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师定期临床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知识的应用,给职业道德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临床零距离。

2.2.2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寓德于教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2.2.2.1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案例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组织学生讨论,找出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起到以点带面、以重点促一般的作用。如在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教学中,强调产科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要认真观察产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给出产后出血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明确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就能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从而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产科护士,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2.2.2情景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设置情景问题,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反思生活、感悟道理、激发情感、转化品行的场所。如在产褥期护理学习中,创设一个产妇休养的场景,包括产妇的日常生活场景、心理状态和常见症状,家属的表现,护士对产妇及家属行为的指责、不善的口气等。让学生思考产妇及其家属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自己是护士怎样对待产妇?如果自己是产妇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产妇、家属等不同角色,模拟临床情境,学会了换位思考,明确了产褥期护理的内容,也真正理解了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知道了护理工作中细心、耐心和爱心的重要性。

2.2.2.3分组讨论法妇产科护理具有“急”和“快”的特点,要求护士要反应敏捷、技能熟练、关心体贴患者、一切为病人着想。如胎盘早剥学习时,给出典型病例,分析讲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逐步认识疾病并做出正确而熟练的护理;并进一步做出假设——患者经济困难,凑不齐住院费和手术费,当班医师坚持要病人先交费后才能办入院手续,病人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职业道德比知识和技能更为可贵。

2.2.2.4技能实训法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及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如产科检查实验中,有学生拿模型人嬉戏、玩闹,态度不严谨,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使其懂得珍惜模型教具,通过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急救护理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高尚道德情操;临床或社区见习中,培养学生的护患沟通技巧,要求学生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和蔼可亲,动作轻柔,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和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品德,唤起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

2.2.2.5示范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如询问病史时,要做到详细认真,建立和谐的气氛,涉及隐私问题时态度严肃,要为患者保密;妇科检查时动作轻柔,关心爱护病人;向病人解释病情时认真、耐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同情、关心、爱护、尊重病人,文明礼貌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提炼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把德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