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零售药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徐颖丽

哈药集团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摘 要】目的:对零售药店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品的分类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零售药店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处方药200条的销售记录。并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200条处方药的销售记录。调查并分析这些处方药的销售记录,从中统计不规范的销售行为,对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结果:在2017年间发生的不规范销售行为占9%,而在2018年发生的不规范销售行为下降至2%,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零售药店中,应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有效降低了发生不规范销售行为的概率,实现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零售药店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方法值得推广并实施。

【关键词】零售药店;处方与非处方;分类管理

在零售药店中,为满足消费者的实际用药需求,除了会销售非处方类的药品外,还会销售处方类药品。为保障日常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并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应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并集合零售药店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管理模式更具适用性,充分保障我国零售药店领域用药的安全性。

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药理作用大、治疗较重病症、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各类药品规定为处方药,患者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使用。处方药是医生为帮助病患者的病症在临床上用药的主体。所以开此类药的医生必须有医师的职业资质,而病患者须在医生的监护指导下购买、使用。    非处方药则是方便消费者自我保健,用于快速、有效地缓解轻微病症的药品,不需要请医生来开处方,可以自行判断、选择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主要包括感冒药、止咳药、镇痛药、助消化药、抗胃酸药、维生素类、滋补药、通便药、外用药等。被列入非处方药的药物,一般都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如下诸多优点:具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便于贮存等。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明确要求:非处方药的标签与说明书要十分详尽,以便利病患者能够按照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作出自我判断,然后对照说明书进行自我治疗。 

二、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制定了具有较高适用性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模式。并在2018年1月起在某零售药店实施。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零售药店的销售记录中,抽取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的200条销售处方药的记录。在实施分类管理模式后,抽取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的200条销售处方药品的记录,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2.方法

(1)按照管理标准将药品分类摆放

重新设计零售药店内的布局,明确进行处方药品和非处方药品的柜台划分。其中部分处方药在日常的销售中,应避免应用开架自选的方式。将店中落后和老化的货架进行更新换代,按照当下的新布局定制新型的货架,且货架应具有统一性和可调节性。将所购进的药品按照处方药品、非处方药品的方法进行分类,之后按照口服和外用等方式将药品进行详细分类,其中名称类似等易混淆的药品应进行分开摆放,若销售中药饮片,则应在取得相关资质后,设置单独的柜台。

培训管理相关的知识

零售药店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工作的主体,因此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会对经营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在实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时,为提高管理效果,应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量。使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并进行药理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对消费者的购买和用药进行正确指导,在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同时,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针对零售药店中的执业药师,应进行继续教育,及时了解最新的知识。

(3)进行发药审核

应对零售药店内的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如药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外观等,确保药品的性状未发生改变。对临近有效期的药品应及时发现,并从货架中取出。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销售系统中进行临近有效期药品的提醒,从而及时下架临过期药品,并进行有效的处理。销售处方类药品时,应严格遵循审查处方、核对处方和药品、进行发药的顺序,且审查处方时,应由店内资深的执业药师进行,并记录销售时的参与人员。药师还应结合处方药自身的特征等,将用药剂量和用药的方法,以及后续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用药禁忌等告知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用药的安全性。针对部分存疑的处方,禁止凭借主观进行评估和臆断,应拒绝销售该处方的药品。在发药的过程中,应对药品的剂量仔细核对,避免出现漏发、少发和多发等问题。若销售的过程中,执业药师不在,则应禁止销售。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销售

抗菌药是非处方药品目录中的重点管理种类,须单独列柜、列架摆放,零售药店工作人员要根据执业医师处方针对性销售抗菌药,不可主观估测更换药品,禁止无执业医师处方销售抗菌药。各类抗菌药规格、剂型差异较多,售药时要根据实际药品重新对用量、用法作详细说明,明确说明最长用药时间,对磺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要强调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较多,应予注意。

(5)增加执业药师总占比

零售药店增加执业药师在员工群体中的总占比,招聘的药师必须具备一定临床工作经验,不可只凭学历及证件招聘,对于无临床经验者、临床药学知识不足的执业药师应慎用,或经过严格培训后再上岗工作。

3.观察指标

对两年抽样销售记录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处方审核差错,剂量用法指导错误、药品错拿(含多发或少发)、超剂量销售、无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等不规范销售行为,并统计其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不规范售药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2017年(9.00%),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本次研究总结了一套零售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质量控制管理模式,通过对实施前后不规范销售行为抽样调查发现,应用该质控管理模式后,不规范销售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有效提高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规范性。执业药师是具备综合药学业务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只有保证执业药师的数量,才能真正保证患者或顾客用药安全,同时也能规范销售行为。为此,药品零售药店要尽快增加驻店执业药师数量,为处方药及非处方分类管理打好基础,为零售单位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进行管理的方法,在零售药店中的有效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效果。可有效减少不规范的销售行为,提高日常经营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值得在零售药店中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康健. 零售药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16, 7(13):132-133.

[2]王宁娜, 刘锡钧. 对药品管理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探讨[J]. 海峡药学, 1997(3):90-92.

[3]丁德海.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流通探讨[J]. 中国药事, 2000, 14(2):87-89.

[4]杨书良, 周广红, 朱正兰. 医药行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J]. 商业研究, 2004(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