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超高危人群的早期临床识别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3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超高危人群的早期临床识别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高丹青

(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三科 201500 )

【摘要】对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超高危人群的研究刚刚起步,但近年来对其越来越重视,本文就其早期临床识别及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超高危人群;临床识别;干预。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重性精神障碍。按照目前的治疗水平,约有30%~50%左右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近几年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早期识别前驱期超高危人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超高危人群的定义、临床表现、早期识别及如何干预等文献进行综述。

1.定义及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开始出现性格及行为改变到首次精神分裂症发作的这一段时间,称之为“前驱期( prodromal stage)”,处于该阶段的个体称为“超高危人群( inpiduals at ultra-high risk,UHR) ”,大约80%~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发病之前都存在一个时间较长的前驱期,大概持续1~5年1-2]

前驱期UHR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全面的阳性精神病综合症出现之前表现出非特异性和类似精神病的症状,比如敏感多疑、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易激惹、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感到无聊和空虚、不苟言笑、回避各种社会活动等[3],常伴有社会功能的减退,但尚未达到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2.早期识别

前驱期UHR症状不典型、模糊、轻微、特异性差,早期识别较为困难,研究发现约有10%~50%的个体在未来1年内会罹患精神分裂症4]

前驱期UHR个体常经历几个不同阶段的进展[5]。早期UHR是以比较微弱的自我异常为特征,主要包括感知、思维以及非语言交流的障碍,一般很难被别人发觉。另外还会出现逐渐明显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包括生活疏懒、情感表达能力下降、刻板或简单思维以及怪异行为等。这些非特异性的症状被认为是神经回路中断的最早表现,并且可以提前预报未来有可能发展为精神分裂症。晚期UHR以阳性症状为特征,主要包括未达到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的不寻常思维内容、猜疑、夸大和感知觉障碍等。

另外,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个体,患病概率要比普通人群高6. 2倍,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阶段,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症,成为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我们应该予以重视。

对前驱期UHR人群的临床识别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高危因素法,另一种是基本症状法。影响较大的临床识别工具有5个[6-7]:危险精神状态综合评价(CAARMS)、前驱症状定式问卷(SIPS)、波恩基本症状评定量表(BSABS)、精神分裂症预测工具成人版(SPI-A)和早期识别问卷(ERIraos)。其中CAARMS和SIPS采用高危因素法,BSABS和SPI-A采用基本症状法。

3.干预措施

3.1药物治疗

3.1.1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UHR的干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2009年Walker EF[8]的报告结果提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改善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明显,但对降低转化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人组对象往往表现出依从性差和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还发现在干预期结束之后的2年内,干预组UHR个体的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会有所回升,原因可能是抗精神药的使用引起多巴胺D2受体的反应性上调,停药后受体作用相对加强而使UHR个体在后干预时期发病风险性增加。另外,抗精神病药物使受试者产生镇静、体重增加及锥体外系等副反应导致的依从性下降等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1.2 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因潜在的风险性低、干预的效果确切而成为目前UHR药物干预的另一个方法。与抗精神病药相比,抗抑郁药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不是很明显,仅部分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抗抑郁药在耐受性和依从性方面则相对更有优势。

另外纽约识别与预防项目组9]对UHR进行了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对照研究,通过对48例干预时间大于8周、随访时间大于6月的样本的研究,发现2年后抗精神病药组43% (12/28) 转化为精神病,而抗抑郁药组则无1例,且抗抑郁药组不依从率 ( 20%) 远低于抗精神病药组 ( 61%)。该研究作者推测,在发病早期应用抗抑郁药可以降低发病的易感性。

3.2 心理社会干预

处于前驱期的超高危人群已经存在脑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认知和社会功能的下降,若给予一定的心理社会干预则可以延缓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纠正心理功能缺陷。

3.2.1 认知行为治疗(CBT)

在2004和2007年 Morrison AP等[10-11] 报告了 EDIE的研究结果,在遵循 Beck原则的基础上,6个月内该研究中的认知治疗干预最高达26次访谈,并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育,鼓励合作,利用引导完成任务,按事先设置的步骤进行认知矫正,提示CBT能显著降低前驱期人群发展为精神病的可能性。

3.2.2 技能训练

UHR个体在多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功能缺陷,有人将技能训练如问题解决技能训练用于UHR,其理由是根据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应激-易感-保护模式,社会问题解决技能对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发作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3.2.3 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一种方法,包括电话、面谈、信函咨询和家庭、社会干预等形式。很早就有一项研究对UHR进行危机干预,包括个人、家庭及社会心理治疗、应激源的处理和密切的观察等,能有效预防或推迟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3.3 综合干预

UHR综合干预研究目前开展的相对较少,对UHR个体采取两种或以上的干预手段往往使其反感,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增多,也不能确切分析具体某种干预措施的效应,因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科学的选择多种更加温和且互补的干预措施,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才能更具临床意义。

4.总结

有关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研究近年来刚刚起步,但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自从有了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就有了前驱期的诊断和干预的必要性,对有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表现的UHR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可以延缓或阻止这些个体转化为精神分裂症。总之,对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我们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Velthorst E, Nieman DH, Becker HE,et al. Baselin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symptomatology between ultra high risk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a transition to psychosis[J].Schizophr Res,2009,109(1-3):60-65.

2. Olsen KA,Rosenbaum B.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dromal state of schizophrenia:review of studies[J].Acta Psy-chiatr Scand,2006,113(4):247-272.

3. 王学升、徐爱霞、马洪芝等.以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团体教育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6):580-582.

4.Cannon TD, Cadenhead K, Cornblatt B, et al. Prediction of psychosis in youth at high clinical risk: a multisite longitudinal study in North America[J]. Arch Gen Psychiatry,2008,65(1):28-37.

5.YungAR,Mcgorry PD. Prediction of psychosis: setting the stage. BrJ Psychiatry, 2007, 191(suppl51): s1-s8.

6.OlsenKA,Rosenbaum B.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dromal state of schizophrenia: assessment instruments. Acta PsychiatrScand, 2006, 113(4): 273-282.

7.YungAR,YuenHP,McGorryPD, PhillipsLJ,KellyD,DellpOlioM,et a.lMapping the onset ofpsychosis: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at-riskmental states. AustN Z J Psychiatry, 2005, 39(11-12):964-971.

8.Walker EF,Cornblatt BA,Addington J,et a1.The relation of antipsychotic and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with baseline symptoms and symptom progression:A naturalistic study of the North American Prodrome Longitudinal Sample[J].Schizophr Res,2009,115(1):50—57.

9. Woods SW,Tully EM,Walsh BC,et al. Aripiprazole in thetreatment of the psychosis prodrome: an open - label pilotstudy. Br J Psychiatry,2007; 191( suppl 51) : s96 - s101.

10.Morrison AP,French P,Walford L,et a1.Cognitive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sychosis in people at ultra— high risk[J].Br J Psychiatry,2004,185:291—297.

11.Morrison AP,French P,Parker S,et a1.Three-year follow —up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ognitive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sychosis in people at ultrahigh risk [J].Sehizophr Bull,2007,33(3):68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