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应用观察

杨昌勇 刘恒 徐艳 陈兴涛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9月在我院行包皮环切术,年龄在3岁至12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观察组手术结束时0.5%罗哌卡因2 ml手术切口局部浸润,将两组拔除喉罩时间、术后拔除喉罩时(0)、1h、2h、4h、8h、12h、24hFLACC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0、1h、2h、4h、8h、12h、24h时FLACC评分差异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0.0%)、呼吸抑制发生率(3.33%)较对照组发生率(33.33%)、(20.0%)均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5.26+4.51)min较对照组(9.20+3.97)min短,(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与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效果相当,FLACC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但苏醒时间更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舒适性、安全性、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包皮环切术;术后镇痛

包茎或包皮过长是小儿常见的阴茎畸形,冶疗主要是行包皮环切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许多患儿家属要求给患儿行包皮环切术。由于包皮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反应非常敏感,但很多家属甚至医务人员,对麻醉及疼痛认识不足,担心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反应,不愿意接受镇痛药物及镇痛[1]。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镇痛。但疼痛会导致患儿各种不适、睡眠障碍等应激反应,影响患儿术后康复。因此,小儿术后镇痛非常有必要。目前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疝气、阑尾、扁桃体、心脏等手术后镇痛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2],但对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应用报道较少,现对在我院行包皮环切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舒适性和满意度高,不良反应低,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行包皮环切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ASAI级,体重指数在18.5-24.0 kg/m2,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大12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8.1±5.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12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8.4±4.4)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常规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均采用喉罩插管全麻,麻醉诱导采用地佐辛0.1mg/k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3mg/kg,七氟烷3%维持,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七氟烷,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观察组手术结束时0.5%罗哌卡因2 ml手术切口局部浸润。

1.3 观察指标

(1)术后喉罩拔除时间。(2)术后拔除喉罩时(0)、1h、2h、4h、8h、12h、12h 、24hFLACC评分。(3)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

1.4 数据统计分析

60例患儿数据在确认正确后,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术后喉罩拔除时间, 0、1h、2h、4h、8h、12h、12h 、24h FLACC评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采用(%)表示,组间差异性行T检验, P小于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2组术后喉罩拔除的时间(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5.26+4.51)较对照组(9.20+3.97)短,(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观察2术后喉罩拔除的时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n(%)}

组别

术后喉罩拔除时间(min)

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

对照组(n=30)

9.20+3.97

10(33.33)

6(20.00)

观察组(n=30)

5.26+4.51

3(10.00)

1(3.33)

2.2 观察2组术后拔除喉罩时(0)、1h、2h、4h、8h、12h、24h FLACC评分差异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观察2术后 0、1h、2h、4h、8h、12h、24hFLACC评分 {5dd4dcd9336d4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分}

组别

FALCC评分

0

1

2

4

8

12

24

对照组(n=30)

1.07+1.26

1.06+1.28

1.43+1.44

1.46+1.38

1.76+1.49

2.03+1.87

1.53+1.12

观察组(n=30)

0.70+1.31

1.03+1.22

1.50+1.38

1.70+1.43

1.73+1.41

1.83+1.54

1.60+1.24

3.讨论

小儿各个器官发育没有成熟,但术后对疼痛极为敏感,且表达形式多样,如痛苦面容、焦虑、烦躁、哭闹、出汗,反应强烈且耐受较差[3]。如不采取合适的镇痛,就会导致身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应激反应,影响患儿术后康复。所以开展术后镇痛非常有必要,且应选择安全性高、镇痛效果确切的方法。

本研究发现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与0.5%罗哌卡因2 ml切口局部浸润取得了相当的镇痛效果,FLACC1-4分,舒芬太尼是一种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脂溶高,可快速扩散到机体各组织,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延长了苏醒时间。舒芬太尼是一种已经证明了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但同时也具有一般阿片类药物相似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而且个体差异大,安全性剂量不好掌握,随着剂量的增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其他局麻药相同,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其脂溶性低,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的毒性较低,现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麻醉镇痛中,其作用时间可长达到8-12小时,镇痛作用强。应用局部麻醉药物进行切口浸润镇痛现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术后镇痛[4],0.5%罗哌卡因2 ml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局部浸润镇痛,减少了患儿静脉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同时降低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综上所述,0.5%罗哌卡因2 ml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局部浸润镇痛,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镇痛效果与手术结束时应用舒芬太尼0.1μg/kg静推相当,但缩短了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更安全。

参考文献

[1]谭岚月.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小儿术后镇痛调查[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12)1109-1112,1116.

[2]齐娟.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镇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47(01):58-60.

[3]Zhang YM.Effects of comfortable nursing upon postoperative pains in bone fracture patients[J].Jilin Med J,2015,36(11):2420.DOI:10.3969/j.issn.1004-0412.2015.11.178.

[4]Tolska HK,Takala A,Blomgren K,et al.Topical Ropivacaine in Prevention of Post-Tonsillectomy Pain in Adults [J].Anesth Analg.2017,124(5):1459-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