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外在因素分析与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外在因素分析与护理分析

崔宁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市 100049

【摘要】目的:探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在外因素分析与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和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住ICU中心的病患各130例,对比两组置管之时的硬件设施、地理环境、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度、流程修改进步,探索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外部因素。结果:经过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强医务人员规范化管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操作流程,对于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外在因素起到明显效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外在因素,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对医护工作者的培训与教育,要求操作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预防措施体系对减少静脉导管感染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 护理分析 外在因素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医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与进步,中心静脉置管是新时期医院对ICU内的危重症患者常用的医疗方式,是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和维持急救通道的主要途径,但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重要因素1]。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是中心静脉导管(CVC)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除了与导管类型、插管位置、置留时间和护理质量有关外,外在的因素也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引起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外在因素和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和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住ICU中心的病患各130例,两组病患的条件符合ICU收入标准,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基础检查,患者在年龄及疾病症状等基本病例信息结果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ICU 的环境与硬件设备:ICU的通风效果取决于在医院的地理位置,维持自然通风与空气流通,对降低室内空气污染起到有效作用,本院的新建ICU在住院部对的顶层,满足通风条件,对此医院规定每天开窗通风4次以上,分别在早上、中午、下午、晚间,每次最少20~30分钟;消毒设备更新换代,本院在每110平方米就配置一台循环消毒机,采取循环风消毒的方式对ICU的空气进行消毒,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特殊情况为每次2.5小时,定期监测消毒设备的灭菌效果以及监测空气细菌,医务人员的手也是外在感染病原体传播的媒介之一3]。2016年以前因为洗手设备比较落后,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较低,2017年后本院新建 ICU 更新设备为感应式水龙头、快速手消毒剂和消毒洗手液,对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手部卫生状况起到有效作用。

(2)增加人员配备与规范化培训:把ICU 护理配置提升至 1∶ 4,对ICU 员工进行分组管理,弹性排班,分层使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采用看录像、PPT讲座、临床上 1 对 1 带教的方式提高实习医生与新进科医生的置管技术培训,让他们熟练及掌握操作技术,把预防CVC - RI 的知识进行更新。加强责任心教育,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对半年内的医护人员强化 ICU 操作流程及各项制度培训考核,定期培训、定期考核。

(3)严格实行无菌操作:置管操作者必须严格进行手部消毒,穿无菌衣、带口罩、帽子、无菌手套,铺消毒治疗巾,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操作环节,环境始终保持清洁,严格缩短穿刺时间。

(4)导管护理分析:导管的选择 ①选择使用光滑、优质、相容性好的导管,

能降低血管内壁的损伤和感染。②依据病情与医治需要选取单腔或者多腔导管,直径尽可能选择使用对血管壁的摩擦较低的。有证明指出,单腔导管的感染率是 1.1%,双腔导管的感染率是2.9%,所以多腔导管感染的机会更高[2]。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主要部位有股静脉、锁骨下、颈内。而锁骨下静脉更加利于清洁、固定和护理,可以置留的时间长,对输液和中心静脉压监测不产生影响,首选静脉。最近的医学研究中发现,导管固定使用三明治固定法效果明显,在缝合固定时使用螺旋缠绕法可以缓和导管也许会产生的拉力2]。按照常规更换CVC插管是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穿刺点发现有化脓提示感染时,可即刻拔除。

穿刺部位皮肤护理分析:有研究说明,很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因为插管部位皮肤表面的细菌经过皮下通道转移且附着在导管的外壁发生的,严格进行穿刺点皮肤消毒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3]。选择2%氯或2%碘酊、0.5%碘伏以及70%乙醇来消毒,穿刺点作为中心点,用顺时针到逆时针再顺时针方式各1遍,范围要比敷料面积大,变换方向消毒有效消除皮肤毛孔周围的皮脂和细菌。敷料选择:透气性良好和易于固定且牢固、方便观察的,依据患者穿刺点的情况选择使用透明敷贴或无菌纱布。无菌纱布需每两天更换1次,透明敷贴1周1更,如发现敷料松动和潮湿、有污染时需即刻更换。

防范导管相关性栓塞护理:CVC-RI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导管内的血栓形成,它会让血流里的菌落植附在导管壁上引起相关性感染。应用肝素能降低CVC的血栓、导管相关菌血症的感染率,置管时期需每天输液前后,使用低浓度肝素(10 U/ml肝素)及TPN或蛋白等浓度高的药物进行脉冲式冲管;使用TPN的病患每6~8小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3]

1.3评价指标

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在外因素及讨论有效的护理措施。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过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强医务人员规范化管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操作流程,严格按照临床流程实施护理措施,对于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外在因素起到明显效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项目,医护人员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在外因素及护理方面要极度重视,专业的培训、无菌技术操作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防范感染的首要,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和观察可以让感染降低到最小范围。由于中心静脉置管的普及,在诊疗过程中问题不断发现,对护理的规范要求更高,怎样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和预防依旧是探索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童毛毛.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C]//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三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5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

[2]徐英.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4):155-156.

[3]杨屹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02):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