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分析

朱海彬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一五七医院 急诊科 510000

摘要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1月-2018年6月84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选择常规方式,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选择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分析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治疗前后患者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相似,P>0.05;治疗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死亡率2(4.76)低于常规救治组11(26.19),P<0.05。结论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心肺复苏术;临床效果

心脏骤停其急性发作和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是院前急救护理的关键疾病。快速实施规范的院前心肺复苏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2]。本研究选择 2016年1月-2018年6月84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选择常规方式,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选择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分析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治疗前后患者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死亡率,分析了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16年1月-2018年6月84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42例,年龄32-76岁,平均(48.56±2.28)岁。心脏骤停原因 :心脏疾病导致心脏骤停引起 14 例 , 恶性肿瘤引起心脏骤停10例,急性中毒引起心脏骤停10 例 ,其他导致心脏骤停有8例。男女分别有29例和13例。常规救治组42例,年龄32-75岁,平均(48.21±2.64)岁。心脏骤停原因 :心脏疾病导致心脏骤停引起 13 例 , 恶性肿瘤引起心脏骤停11例,急性中毒引起心脏骤停10 例 ,其他导致心脏骤停有8例。男女分别有29例和13例。

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手术方法

常规救治组选择常规方式, 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选择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院前急救小组规范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参加工作。备好完善的急救车和相关仪器设备。救护车尚未抵达现场之前,电话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使其掌握简单胸外按压施救技术,救护车到现场后马上进行心肺复苏,结合患者情况对心脏骤停进行早期判断并实施急救处理,长时间胸外按压和快速初产,快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理使用药物。转运成功后开放绿色通道,保证院外院内的工作衔接。

1.3指标

分析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治疗前后患者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死亡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治疗前后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分析比对

治疗前两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相似,P>0.05;治疗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

治疗前常规救治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分别是42.45±5.14%和35.21±5.25mmHg,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分别是42.11±5.21%和35.21±5.21mmHg。

治疗后常规救治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分别是90.21±2.57%和76.21±5.21mmHg,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分别是94.21±2.21%和84.21±5.02mmHg。

2.2两组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分析比对

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分别是1.62±0.51h、12.61±2.55分钟。常规救治组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分别是2.62±0.51h、31.51±3.13分钟。

2.3两组死亡率分析比对

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死亡率3(4.76)低于常规救治组11(26.19),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 , 心脏骤停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而院前急救过程,对于此类患者最为关键的急救方式在于给予心肺复苏治疗[3]。在心肺复苏中,需要给予有效辅助呼吸的方式,短时间内快速建立通气,因此需要尽可能选择快速建立通气的心肺复苏模式,以促使气道恢复通畅,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2-3],可快速促进人工气道建立而争取救治时间,改善预后[4-5]

本研究中,常规救治组选择常规方式,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选择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相似,P>0.05;治疗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组死亡率2(4.76)低于常规救治组11(26.19),P<0.05。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仕丽.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6):135-136.

[2]张园园.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41-2542.

[3]陈娟.对心脏骤停患者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127-128.

[4]申爽.对于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延续护理的必要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9):159.

[5]苏进强,黄友滔.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的有效性[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4):5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