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乐春云

湖南省 衡阳市中医医院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2016年9月到2019年3月本院收诊的38例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远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9例(小针刀)与观察组19例(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26%)低于对照组(36.84%)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方法可有效改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颈源性枕大神经痛;小针刀;龙氏正骨手法

前言: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是常见的脊椎相关疾病,多与上颈段退变、受损有关,常致患者出现针刺样痛,闪电样剧痛、阵发性加剧等症状。近几年该病发病率随着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而相应上升,引起社会关注。为改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作者常采用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作相应治疗,该方法可通过缓解患者肌肉痉挛、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来提升临床疗效[1]。本文为系统分析、研究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方法在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6.09.04-2019.03.28期间本院收诊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总计38例,远程随机法分为两组,采用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方法的一组(19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小针刀方法的一组(19例)作为对照组。【性别】观察组女7例,男12例,对照组女8例,男11例;【年龄】观察组21-47岁,平均为(31.59±4.67)岁,对照组23-48岁,平均为(31.72±4.69)岁。比较以上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⑴经《实用神经病学》[2]相关标准判定,38例研究对象均符合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病况。⑵38例研究对象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者[3]。⑵失语、智力低下、视听障碍或精神分裂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小针刀[4],方法:予以患者俯卧位,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择取压痛点,消毒后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将手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点上,从押手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3刀,范围0.5cm。每月治疗不超过三次,疗程两个月。

1.2.2观察组

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龙氏正骨手法[5],方法:予以患者仰卧低枕位,首次需通过滚法、按法、拿法、揉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部肌肉,再对患者阿是穴、率骨、天柱、完骨、风池等穴位进行点揉,以耐受度为前提,每穴维持约一分钟。其次,通过仰头摇正法对患者寰枢关节、寰枕关节作相应纠正,两手分别托患者下颌、枕部,辅以其头部上仰后再行侧转,待头转至角度最大时加入一定“闪动力”。最后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择取点穴法、拍打法、拿捏法、弹拨法等手法对其气血、经络进行调理。每日一次,单次时长为15-20分钟,疗程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指标数据。治疗有效率评测依据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症状无变化,视为无效;头疼时间、次数、范围、程度有一定减轻,仍有复发情况,视为缓解;偶有程度轻、时间短的轻微头痛,症状基本消失,视为好转;可正常工作、生活,症状消失,视为治愈。治疗有效率=(缓解+好转+治愈)例数/19*100%。

1.4统计学处理

SPSS 21.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上,两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指标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比较两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详见表1。

1.对比两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例(%)]

组别

无效

缓解

好转

治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例数=19)

1(5.26)

3(15.79)

10(52.63)

5(26.32)

18(94.74)

对照组(例数=19)

6(31.58)

7(36.84)

4(21.05)

2(10.53)

13(68.42)

P值

-

-

-

-

P<0.05

2.2比较两组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复发情况

观察组1例复发,对照组7例复发,观察组复发率(5.26%)低于对照组(36.84%)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讨论

颈源性枕大神经痛临床突出表现多为一侧、双侧后枕部针刺样疼痛,且神经出口位置压痛症状明显,病情严重时对患者身心健康有极大影响。以往常采用小针刀方法作相应松解减压、切割松解治疗,可降低对患者枕大神经的刺激及卡压,缓解患者颈椎局部压力[6],但复发情况较多,单一效果不佳。故现阶段常辅以龙氏正骨手法进行诊治,该手法具有安全、无痛、轻巧、准确的特点,可在结合现代脊椎生物力学、生理解剖学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脊椎小关节错位状况作针对性治疗,通过仰头摇正法、寰枢关节旋转式错位等方式解除患者神经压迫症状,效果显著。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26%)低于对照组(36.84%)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小针刀联合龙氏正骨手法,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减少患者复发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何志钢, 张振宇, 司江涛. 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9):1243-1244.

[2]吕传真, 周良辅. 实用神经病学.第4版[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3]林星镇, 黄铝, 李菲. 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32(1):60-61.

[4]吴绪平. 针刀治疗学.第9版[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5]龙层花. 脊椎病因治疗学[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6]张戈. 火针结合黄派推拿复位法治疗枕大神经痛远期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8(1):176-178.